第421章 人怕出名猪怕壮(2 / 3)

加入书签

边赶到了西边的怀来。他指挥部队开始收缩防守,并派出通讯兵、通讯组、通讯班先后三轮人马突围出去向京城求援。

近在咫尺的卧牛山不失为防守的好地方,山不在高,山不在险峻,只要进入山地便有回旋余地,多尔衮三兄弟想要吃掉我近卫军恐怕得嘣下几颗后槽牙。

丁正男在不到几分钟的时间里数度拿起望远镜看向卧牛山,看向插在近卫军与卧牛山之间的后金重兵集团。他几次想要下令部队全线突击,冲破敌阵型冲进卧牛山,又几次制止住自己的冲动,他不敢轻易拿全军将士性命来一次豪赌。

天色已晚,落日藏于青灰色的卧牛山下,青灰色的天空中夹杂着几片血色晚霞。

后金军开始埋锅造饭,延绵望不到边的军营中升起无数炊烟,淡色的炊烟与无数条被焚毁的村堡燃起的黑色浓烟形成鲜明对比,隐约还能听到猪羊临死前的哀啼和女人们的尖叫。

如果老子还有明天,一定抓烂你鞑子的脸!

视听不断拉升着近卫军将士对建虏的仇恨值。

师指设在一个祠堂里,屋檐前搭了梯子,丁正男爬梯上到忠显祠的屋顶,东张西望了有半个时辰,西北风冲破嘴唇和牙关灌进了嘴里肺里,冷风可是管了个饱。鞑子军的炊烟却激起了身边参谋的食欲,呼啸的风声中依然能清晰听到参谋们‘叽里咕噜’肠胃的蠕动。

风头里冷,丁正男紧了紧衣襟扶梯子往下爬,正与祠堂上的门匾来了个两两相对,那是黑底金漆的三个字:显忠祠,落款宪宗皇帝朱见深。双脚落地,来到殿前的石碑旁通读一遍碑文。碑文记录的都是一个个的头衔姓名:太师英国公张辅、泰宁侯陈赢、驸马都督井源、平乡伯陈怀、襄城伯李珍、遂安伯陈埙、修武伯沈荣、都督梁成、王贵、户部尚书王佐、兵部尚书邝埜、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曹鼐、刑部右侍郎丁铉、工部右侍郎主永和...等六十六人。

抬头望,望青灰色的天。乃望天吼:“老天爷,你天意如此么,叫我丁正男与忠良为伴。丁某谢过啦!”他抬手卸下肩上步枪的刺刀,在石碑背后刻划下自己的名字。

当人不畏死,此时此刻的丁正男终于卸下沉重的包袱:与英灵忠魂为伴岂不快哉!

怀来,卧牛山,显忠祠,刻有张辅和井源等人的石碑,四面的堡城墙体,如是种种指向一个让人心生嗟叹且不愿面对的地方:土木堡。

阿济格三兄弟本类似李云龙般的优秀将领,从来不读兵书,只在实践中获取经验、在战争中学习战争。

阿济格二十来岁,多尔衮、多铎时年不过十六七,正是青少年叛逆期,十分喜欢恶搞。丁正男被这仨不良少年着实戏耍了一把。近卫军狼突彘奔,向北京、天津卫方向突围均被堵截。可怜的近卫军像个美少女,让地痞青皮给逼进了死胡同欲行不轨。这个死胡同便是丁正男极不愿意,而后金军非常喜欢的,自带强烈悲剧光环的土木堡。

兵困土木堡,近卫军已兀自气短。

对后金鞑子兵来说,平均两三年一次的南下入关属公司组织的集体旅游,是福利,吃好喝好还有上档次的娱乐活动。

所谓吃好,后金国内缺盐巴,烤羊肉闻着香吃到嘴里不过莞尔。额真军官们还能用粗盐在烤肉上擦一擦,小兵们可就没啥调料了。在后金国,白水煮猪肉已然是招待贵客的好菜,可没有盐更别提酱油,大多数人的嘴里时常能淡出个鸟来。到了明国境内好打牙祭,白糖、精盐、酱油还有花椒等香料往大锅里一扔,煮出来的大肉扑鼻香。

所谓喝好,指的是江南过来的糯米酿制的黄酒,大冷天里,把黄酒温烫呷在嘴里含在舌头上那么一品,简直荡气回肠,那舒坦劲保管叫你还想再活个五百年。

酒足饭饱之后乃是饱暖思淫欲时间,明国的女人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