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七章 大战前夕(1 / 4)

加入书签

第七百三十七章

封门村的户籍十分详尽、真实。

其中包含了封门村内刚出生不久的婴儿出生时辰在内,一个也没有错漏。

庞知县拿到这张老头儿交上来的第一份户籍册时,异常兴奋,当即赶到了镇魔司,交到了赵福生的手里。

“大人,这是刚收到的封门村户籍,我已与去年户籍核对过,果然有人员出入。”

庞知县说道:

“去年大人令我统计户籍时,封门村的在册人员数量为七百多人,如今再度重新统计,则多了近两百人。”庞知县摇头:

“这些刁民——”

他习惯性的吐槽了一句,接着又道:

“但就是税收——”

赵福生摇了摇头:

“将这一笔税收抹去就是。”她想了想,“镇魔司的数额先不动,将朝廷的其中一项税收名额抹除。”

大汉朝式微,镇魔司几乎实现了地方自治。

赵福生地位特殊,这一笔税赋的抹除就是上报朝廷也仅走形式,大汉朝廷不敢不应。

庞知县则有些担忧:

“大人,长条镇一镇税收数量倒在其次,可如果这样的法子管用,就怕其他镇况相效仿,到时数目一多,怕给大人添麻烦。”

他只是一县之长。

当日赵福生与镇魔司召开会议时他不在现场,赵福生提及的几件事他不知道,只是担忧赵福生如果擅动税赋缴纳标准,会惹祸上身。

在庞知县看来,纵使赵福生有本事,可税收之策干系大汉朝廷,就怕双方博弈,镇魔司不保她,会给她带来麻烦。

万安县能有如今光景,与赵福生的存在脱不了干系。

庞知县活到如今,人生走到尽头,但他前大半辈子混混噩噩,仅懵懂度日,反倒临到老了,才终于有发挥自己所学、才干的机会,也对这样的机会十分珍惜。

他不想赵福生出事,恨不得她长命百岁,永久庇护万安县才好。

“你放心,这一点我心中有数。”

赵福生摇头:

“不瞒你说,其实从去年我办鬼案,深入乡俚,我就发现大汉朝税赋名目众多,百姓苦不堪言,视税为虎。”

她说道:

“每年税收之中,棉麻、丝绸、米粟等各种类繁多,三不五时就有官差下乡收取,费人、费事、费力。”

收取之后堆积在县里,有些米粮原本收上来时是精粮,等到运送入州郡,说不定早生虫了,又变次品粮。

官员为了交差,便在征收之时加大数量收取。

而到了州郡之后,未必会及时再运送入京,再一搁放,便肥了鼠蚁,又要消耗一些。

为了满足朝廷征召,各州府在制定税务时,便会加大标准。

例如当季米粟本该收取一成税赋,但为了防止损耗,便制定收纳三成。

这一些标准落到百姓头上,便如同一座重山。

且除了税收本身的各项物资外,运送的人力也是一项极大的成本。

此时大汉朝民不聊生,许多百姓落草为寇,路途山匪很多,尤其是在运税粮、银等时节,更是匪徒频出。

押运粮、钱的车辆必有官兵护送同行,这样一来,人一多便要吃喝拉撒,这一笔运送费用、路上人员吃喝,又得摊到普通百姓身上。

这此间种种,才是造成大汉朝百姓日子越发艰难的原因。

“我如今抹除去的长条镇这几百两税银,上交大汉朝国库仅只几百两,可摊到百姓身上的则要加倍。”赵福生叹了口气:

“长此以往,民不聊生,这天下怨气深重。”

人生活着在世不痛快,死了也不算清静。

她摇了摇头,暂时没有深入讨论这个问题:

“所以我打算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