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4章 小鬼子一撅屁股,我就知道要干什么(月票加更)(3 / 5)
权就换边了。
听过了赵锡武和王玉川教授的分析,可以说是和方言的想法不谋而合了,老胡也感慨,这帮国内的聪明人可比他以前在国外时候雇佣的那些职业经理人聪明多了,虽然他们不一定有人家懂商业方面的条款,但是和政策挂钩的一些东西,还有双方的博弈,这些人提出来的方案明显是高端多了。
更重要的是,他们还可以直接和政策制定的部门那谈事儿。
好多政策甚至可以直接配合他们制定,比在大马那会儿做生意还要牛逼,那边的政府是不准华人参政的,甚至是影响到政策的条款他们都会非常忌惮。
但是国内这边完全就不一样。
说是自己人那就真是把你当自己人。
事情商量好了之后,时间到了第二天,中午的时候小林制药那边的电报就来了,他们的人还需要过来谈一谈,明天晚上就从日本出发,专机直飞京城,预计九月一号凌晨落地首都机场。
也就是后天到京。
他们要求准时关键人员参与会谈,里面有当初谈判的所有人。
还有卫生部以及外贸部门。
这一切都是在方言他们的预料之中,所以这边也开始由研究院联系外贸部门还有卫生部门,拉在一起通口气,别到时候落入他们的陷阱。
不过他们这个日子也是选的好,大多数高校都是九月一号开学。
这会儿忙的正是不可开交的时候。
特别是他们很忌惮的王玉川教授,还是副校长,这会儿基本上是没空参与谈判的。
只有方言他们研究生班因为一些原因,定在九月八号开学。
要不然方言估计也没时间和他们好好的谈判,得忙着开学的事儿。
由此可见,小林制药选在九月一号这个时间点来谈,根本不是巧合,而是掐准了国内的节奏特意布下的“时间陷阱”。
他们早就摸透了王玉川教授的身份和日程,知道九月初是高校开学的大忙期,身为副校长的他必然分身乏术,而赵锡武院长作为研究院核心,也可能因开学季的校企合作、人才对接等事务分散精力。
这一手“避重就轻”打得极其精明:少了王玉川这位对日本企业习性了如指掌的“防火墙”,谈判桌上能戳穿他们套路的人就少了一个;而研究院这边若因开学事务仓促应对,很容易在细节上露出破绽,给他们压价、打折扣的机会。
更阴险的是,他们特意强调“要求关键人员参与”,却偏选在关键人物最忙的时候来,明摆着是想制造“要么妥协、要么拖延”的两难局面,要是研究院说“关键人没空”,他们就能倒打一耙,说“中方没有合作诚意”;要是研究院硬凑人谈判,大概率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