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0章 道医,藏医,僧医,终南山金线艾(二合一章)(7 / 8)

加入书签

;“你看他们说的‘五脏’,和中医差不多,但更讲究‘寒热’。比如‘赤巴’过盛,就像火烧得太旺,会口干、便秘,得用雪莲花、寒水石这些‘寒性药’去压;‘隆’乱了,像风刮得没章法,会头晕、抽搐,就得用肉豆蔻、沉香这些‘温性药’去稳。”

    方言眯了眯眼睛,随后指着一段关于“培根病”的记载:

    “这说的‘培根积聚’,是不是类似中医的‘痰湿瘀阻’?”

    “应该是”海灯和尚点头,方言看得出来他其实好像也不他确定。

    好吧,这个确实比较难。

    海灯和尚说道:

    “藏医治这病,会用‘灰药’把羊粪烧成灰,拌酥油敷肚子,说是‘借烟火之气散积’。听着怪,我感觉其实和咱们用艾灸温通经络一个理,只是载体不同而已。”他笑着说道:

    “我在青海见藏医给牧民治‘高原喘’,用的是牦牛肉干和红景天煮水,说‘肉能补培根,红景天能镇隆’,牧民喝了确实不喘了,你说这是不是和中医的‘补气血、定喘逆’对上了?”

    老范指着书中一味药材问:“这‘佐太’是什么?前面好几处方子都提到了。”

    海灯和尚的神色郑重起来:

    “那是藏医的宝贝,用金、银、铜这些矿物,加上硫磺、水银,经几十道工序炮制而成,能治急症、顽症。但这东西性子烈,炮制时得念经文、守时辰,少一步就可能有毒。就像‘炼丹’,玩的是火,拼的是经验。”

    方言和老范对视一眼,得嘞,这玩意儿他们玩不动。

    海灯和尚在藏医方面也知道的不多,方言他们问他只能知道个大概,说起来他其实还是来找方言解惑的呢。

    方言也不问这个了,转头对着他问起关于僧医的内容。

    而海灯和尚明显对僧医知道的比较多,“说起僧医啊,那可有年头了。”海灯和尚往竹椅上靠了靠,手里转着串菩提子,语气就像拉家常,只听到他缓缓说道:

    “打东汉那会儿佛教传到咱们这儿,和尚们出去弘法,总不能光念经吧?看病救人也是积德行善的事儿,佛门里叫‘医方明’,算是一门正经学问。”

    “时间长了,就琢磨出一套自己的法子……既带点佛教的讲究,又掺着中医的门道,偶尔还有些外域的巧思,慢慢就成了‘僧医’。”

    方言和老范恍然。

    这时候周围的其他人也凑了过来。

    听着刚才还在表演人体极限的老和尚,现在又开始讲起医学了。

    海灯和尚他掰着手指头数:

    “出家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