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2章 老爹的清华学霸同学,不动就正常的怪病(二合一章)(6 / 10)

加入书签

; 他肝阳上亢(高血压、头晕)、湿热瘀毒(慢性肝炎、肝肿大)、脾虚痰瘀(便溏、乏力),三者交织,所以需兼顾降压、护肝、健脾。

    治法应该先,平肝潜阳、清热利湿、健脾化痰。

    想到这里,方言就开始写起了方子来。

    看到他一动笔,身后的其他人也凑了上来,只见到方言写道:

    生龙骨30g(先煎)、生牡蛎30g(先煎):平肝潜阳,降压止晕。

    茵陈15g、栀子9g:清肝胆湿热,改善肝炎。

    丹参15g、郁金9g:活血化瘀,疏通肝络。

    白术12g、茯苓15g:健脾祛湿,调理便溏。

    钩藤12g(后下)、天麻9g:熄肝风,缓解手抖、头晕。

    夏枯草9g、决明子12g:辅助降压,清肝明目。

    炙甘草6g:调和诸药。

    写完过后,方言顿了顿,又在后面加上了:

    心慌明显再加同等数量的龙骨30g(先煎)、牡蛎30g(先煎)以镇心安神。

    如果口干再加麦冬12g、天花粉9g滋阴生津。

    接着针刺取穴:太冲(双)、风池(双):平肝潜阳,降压止晕。

    足三里(双)、阴陵泉(双):健脾化湿,改善消化。

    内关(双):宁心安神,缓解心慌。

    每周2次,每次留针20分钟,利用工作间隙进行。

    代茶饮:

    决明子12g、菊花6g、山楂9g沸水冲泡,每日1剂辅助降压。

    耳穴贴(华夏中医研究院提供):

    贴压肝、心、神门穴,工作压力大时自行按压。

    写完过后,方言检查了一遍,交给了老周同志,并对着他叮嘱到:

    “周叔,这个是我给的治疗方案,除了这个以外,你平时里多吃冬瓜、薏苡仁利湿,芹菜、菊花茶辅助降压,另外忌肥甘厚味、酒精及辛辣,避免加重湿热。”

    “每日午休30分钟,避免熬夜伤肝,工作每1小时闭目养神5分钟,缓解眼疲劳。”

    “另外腿上的肝经主要分布在大腿内侧和小腿内侧,在这些经络循行的路线上,分布着许多重要的肝经穴位,如大敦、行间、太冲、蠡沟、曲泉等,刺激这些穴位可以起到调节肝经气血、治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