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章 刻苦复习的方言,少年班的传说(二更)(3 / 4)

加入书签

话小老弟深信不疑。

    只要自己能过录取分数线多出来的分,那完全就是没有必要达到的。

    方晨挠挠头,看着三哥走进了书房里,然后说道:

    “我感觉三哥好像有点过于刻苦了。”

    大姐说道:

    “那说不定真是在外面受到什么刺激了吧……”

    姐弟两人当然不知道,之前方言是没想考第一,现在他有目标了。

    所以现在才像打了鸡血一样,开始关起门来,针对可能出现的题目,不断完善自己。

    ……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就又过去了五天时间。

    同时也来到了华夏研究院七天长假的最后一天。

    时间来到了1977年12月7号。

    距离准考证上的时间12月10号越来越近了。(网上有数据显示京城高考是12月7、8、9日,但是我查了好几张当时的准考证和报纸,判断应该是12月10、11、12日三天。)

    京城社会各界的关注点也都到了高考上面。

    报纸新闻上,报道着这次考试印刷试卷,各地都停刊挤压出纸来印刷。

    为的就是让每个报考的人都有试卷用。

    另外这次华夏科技大学还会创办少年班。

    少年班的选拔非常严格,面向全国范围内的初中、高中学生进行海选。

    要求考生年龄 15岁以下,在学业上表现出极高的天赋和潜力。

    如在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或者在学校的学习中成绩突出、智力超常等。

    创办少年班的目的是为了早出人才、快出人才,探索一种特殊的教育模式,以便更好地发掘和培养具有天赋和潜力的青少年,让他们能够早日为国家的建设贡献力量。

    方言要是再年轻个七八岁,肯定也是目标人员。

    他只记得这一届,确实有些天才,就比如很有名的:宁铂、谢彦波、干政。

    其中宁铂2岁时就能背诵 30多首唐诗,4岁能准确认出 300多个常用汉字,8岁便掌握围棋规则,还能够独自研究棋谱。

    简直就像是拥有方言同款简化版外挂。

    方言自从上次回来后,这五天时间就一直在家里蹲着。

&nbs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