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追求极致的视觉效果!弗里德里希的(2 / 9)

加入书签

过,说句让人丧气的话……他们这些人全部片酬加起来,还不如路知远那边,热芭一个人拿的多!

《环太平洋》票房超过12亿美金,直接受益人,就是热芭和基努里维斯这两个主角。

他们各自拿到的片酬,直接超过了2000万美金!

算得上一夜暴富!

两人加起来的片酬,甚至都超过了《1942》这部电影的制作成本。

“这个,我不大好说。”

面对诸位大佬的试探性询问,段义宏腼腆的笑了笑。

这种话,他作为一个小演员,怎么评价

捧路知远,就是等于踩冯小钢。

吹捧冯小钢,就显得有些虚伪了。

毕竟,路知远那边的电影制片成本,接近10亿人民币,是这边的5倍。

两边的电影质感,完全就不是一个级别的。

当然,《1942》也有大片质感,可是制作费用的差距摆在那里,不是导演的水平能够改变的。

而且,冯小钢拍这种题材,总差了一点感觉。

让陈凯戈来拍,说不定画面更好。

让老谋子来拍,说不定更加有戏剧张力,让人悲痛欲哭。

“老段,别藏着掖着。都是自己人,随便聊聊。我们又不会说出去。”

“我们这些人里面,只有你拍过好莱坞大片。分享一下经验,让我们也开开眼界。”

“不错。对比一下国产电影与好莱坞大片,让我们感受一下差距,才能更好的进步。”

在场的不少人,经纪合同都在华谊的手里,对段义宏来说,确实是自己人。

都是一个公司的。

再说了,制片成本摆在那里,《1942》跟《环太平洋》相比,有点差距,也是很正常的。

而且,哪怕是冯小钢自己也得承认。

他在拍商业电影方面,确实不如路知远。

12亿美金,这个票房,简直太夸张了。

“我不知道怎么形容。单纯就是觉得,冯导拍这些画面,主要是为了镜头叙事,把故事串起来。”

“但是,路导拍那些镜头,基本上会有三层含义。一是为了电影情节,二是为了展现自己作为美术生的色彩和光影技巧……当然,最重要的是第三点,他一定会有什么特殊含义,留在画面当中。”

“不过,大部分观众,是看不到第三点的。”

“我也是去了剧组之后,听其他人说的,几乎每一个小情节,都有一些特殊的内在含义。”

段义宏非常想要告诉在座的各位,好莱坞工业化电影,也不是真的跟工厂生产机器一样,严丝合缝的。

完全是看导演个人发挥。

导演如果拥有绝对权力,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漫无边际的浪漫创作。

就像路知远一样。

但如果是制片厂说了算,那导演就跟个提线木偶一样,完全无法表达自己的创作欲望。

在这里,段义宏暗戳戳的鄙视了一下吴雨森。

《碟中谍2》,完全就是制片厂的功劳,跟吴雨森本人关系不大。

这一点,光是看电影里面,有没有导演明显的个人标签,就可以清晰的判断出来。

路知远的电影,那种细节和视觉标签,放眼全世界,也算得上是独树一帜。

尤其是每一个镜头的构图,色彩,还有光影特点,绝对是世界级的大师。

别人抄都抄不了。

毕竟,全世界也没有几个人,能够像路知远一样,对于色彩和光影,拥有这么强烈的敏锐度。

路知远嘴上整天说什么天赋……他这个色彩和光影的天赋,绝对是历史级的。

“老段,我听懂了。”

“你是想说,冯导附庸风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