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1章 蜂群问世,举国沸腾?不!新的难题才刚刚开(2 / 2)

加入书签

,同志们!”

“时间……不等人。”

工程师们冲出会议室,向着整个351厂的所有相关部门奔涌而去。

钱振华第一个冲回了他的鱼雷研发部,直接一脚踹开自己办公室的门,对着里面正在演算数据的研究员们吼了一嗓子:

“全都给我停下!手头上所有项目,三级以下的全部封存!所有人,立刻到大会议室集合!”

紧接着是声呐实验室的主任,他冲回实验室时,手里还紧紧攥着那张潜航器草图。

他召集起所有的骨干,双眼通红,将那张草图拍在桌子上:

“看这个!从现在开始,这就是我们唯一的任务!天塌下来都得把它给我弄出来!”

几乎是同一时间,全厂与潜艇项目沾边的十几个部门,都收到了来自他们负责人的最高指令。

没有人追问原因,会议室内发生的一切随着这股指令的浪潮,化作了一股不可违逆的飓风,横扫了整个351厂的研发区域。

整个工厂的科研力量,随着余宏的意志,重新校准方向,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用前所未有的效率开始疯狂啮合运转。

会议室里,只剩下余宏一人。

他没有离开,只是重新坐回自己的位置。

那些激动的专家们已经离去,空气中残留的狂热正在慢慢沉淀,他的大脑却没有停歇。

他的目光再次投向那副电子沙盘。

那张图上,不仅仅有代表军事力量的光点,更有代表着商业船队的,密密麻麻的绿色航线。

蜂群系统,当然是配给长征号攻击型核潜艇的最强之矛。

可是,不对。

为什么要等长征号造出来?

长征号的工期,再怎么极限压缩,那也是以年来计算的单位。

主体建造、核反应堆安装、管线铺设、静音瓦粘贴……哪一项不是吞噬时间的巨兽?

而无人潜航器呢?

固态硫化物锂电池有化工部兜底、微型化集成电路有自己的100纳米光刻机支撑、简单的蜂群算法自己一个晚上就能写完。

它的生产难度,与一艘数千吨的核动力潜艇根本不在一个量级上。

一条独立的生产线,只要调试完成,一个月就可以产出几十甚至上百个。

既然如此,为什么非要把这柄锋利的武器,锁在剑鞘里?

海军。

余宏的脑中浮现出当下海军战士们的影像。

那是一群朴实、勇敢、忠诚的士兵。他们学习的是火炮测距,是机械维修,是如何在惊涛骇浪中保持船身的稳定。

但是……他们有几个人,摸过精密的电子操纵杆?

有几个人能看懂声呐显示屏上不断跳动的瀑布图?

有几个人能理解“量子通讯加密信道”、“分布式节点”这些名词?

一个都没有。

这是一个完全空白的领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