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突然累了1(1 / 2)

加入书签

在这个寂静的凌晨,办公室里只有我和那台亮着屏幕的电脑。时间已经很晚了,但我却毫无睡意,因为我正深陷于一场关于薪酬制度的困局之中。

电脑屏幕的光冷冷地照在我疲惫不堪的脸上,我那布满红血丝的眼睛紧紧盯着桌面上摊开的薪酬制度文件。这份文件已经被我反复翻阅、仔细研究,上面布满了密密麻麻的红色批注,仿佛是我内心焦虑与无助的写照。

这些天来,为了这个薪酬制度,我几乎投入了全部的精力。每一个条款、每一个细节,我都反复琢磨,试图找到一个既能满足员工需求,又能符合公司利益的平衡点。然而,这个任务远比我想象的要困难得多。

每天清晨,当我从睡梦中醒来,第一个涌入脑海的并不是对新一天的期待,而是薪酬制度里那些错综复杂的条款。我不断地思考着如何应对这个棘手的问题,可无论我怎样绞尽脑汁,完美的解决方案就像藏在浓雾中的灯塔一样,始终遥不可及。

我感到自己就像一只被困在迷宫里的老鼠,四处碰壁,却找不到出口。这种无力感和挫败感让我身心俱疲,仿佛整个世界都在与我作对。

这个薪酬制度对于我来说,甚至对于公司里的许多同事来说,简直就是一场噩梦!它的复杂程度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

仅仅是“绩效薪酬核算维度”这一项,就已经让人眼花缭乱。这里面竟然划分了不下十个指标,从“客户满意度评分”到“部门协作效率系数”,再到“个人创新贡献值”等等,每个指标都有其独特的计算方式和权重调整规则。

有一次,我决定亲自尝试按照这个制度来核算自己上个月的绩效工资。我花费了整整三个小时,仔细地整理和分析上个月的工作数据,然后按照制度中的各项指标和计算方法进行计算。然而,当我最终算出结果时,却发现这个数字与财务发放的金额相差甚远!

这让我感到非常困惑和沮丧,我不知道是自己计算错误还是制度本身存在问题。这样的经历让我对这个薪酬制度产生了极大的不满和质疑,它不仅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困扰,也影响了我们对公司的信任和归属感。我反复核对了五遍,每一步都严格遵循制度条款,可始终找不到差异所在。后来我去请教财务部门的同事,他们拿着文件研究了半天,也只能含糊地解释说“可能是系统核算时自动触发了某个隐藏的调整因子”,至于具体是什么因子、为什么会触发,他们也说不清楚。

更让人感到匪夷所思的是,这套制度不仅存在着诸多不合理的地方,而且这些问题就像一根根尖锐的刺一样,深深地刺痛着每一个认真工作的员工的心。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所谓的“职级薪酬倒挂”现象。

以公司新招聘的应届毕业生为例,按照现行制度所规定的起薪标准,他们的薪资竟然比那些在公司已经工作了整整两年、业绩一直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的老员工还要高出一截。这实在是让人难以理解和接受!

我身边就有这样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我的同事小林就是这种情况的受害者。他两年前刚刚加入公司时,根据当时的薪酬体系,他的基本工资被定为6000元。在这两年里,小林凭借着自己出色的工作能力和表现,每年的薪资涨幅仅仅只有可怜的5%。经过这两年的努力,他的基本工资也才刚刚涨到了6615元。而上个月新入职的应届生小张,学历和小林相同,专业背景也并无特别突出之处,按照现行制度,基本工资却直接定为7000元。小林得知后,原本积极的工作状态一落千丈,每天沉默寡言,原本主动承担的项目也开始推脱。我看着他的变化,心里满是无奈,这不只是小林一个人的困境,更是整个团队士气被打击的缩影。

还有“加班薪酬计算”的条款,更是让人感到荒谬。制度规定,只有在“公司紧急项目且经部门负责人书面审批”的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