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秦王护短护得明目张胆!(2 / 3)
:
“陛下说——
姜世安,你糊涂透顶!纵仆行凶,祸连妻女!你当的哪门子礼部尚书!好好滚回家去,闭门思过!”
这毫不客气的训斥,如同几个响亮的耳光,狠狠扇在姜世安脸上!
堂外围观的百姓顿时爆发出一阵嘘声和哄笑。
有人鼓掌高呼:“陛下圣明!骂得好!”
也有人大声议论:“这啥意思?姜尚书这官是当到头了吧?”
“岂止是当到头?今日脸都丢尽了,以后还有什么颜面立于朝堂?”
姜世安脸色煞白如纸。
他浑身僵硬,迎着众人或讥讽、或怜悯、或幸灾乐祸的目光,失魂落魄地踉跄离去。
姜家众人亦灰头土脸,匆忙跟上。
离去前,梅柔卿阴冷地睇了苏氏一眼,那目光毒如蛇信。
云昭将梅柔卿眼底的怨毒尽收眼底,唇角缓缓勾起一丝冷冽的弧度。
她从不惧梅柔卿作妖,只怕她过于沉得住气,真能忍住按兵不动!
只要她敢有所行动,等着她的,必定是让她悔不当初的地狱!
*
随着青莲观一案震动京师,姜家也随之被推至风口浪尖。
一连数日,姜家大门紧闭,谢绝一切访客。
然而,高墙深院终究锁不住流言蜚语。
“尚书府恶仆偷换主母”的骇人奇闻,如同生了翅膀,迅速传遍京城每一个角落。
与之相对,苏氏里应外合助秦王破案,以及云昭孤身救母的故事,则被编成一段段传奇,在茶楼酒肆间被说书人津津乐道,口口相传。
一时间,无数拜帖如雪片般飞向姜府。
京城各府邸的夫人贵女,或府中设宴、或相约游湖,每一张帖子,都写明邀请新晋的诰命夫人苏氏与其女云昭。
却只字未提从前名动京师的姜家二小姐姜绾心。
然而这纷至沓来的请柬,并未能直接呈至苏氏手中。
只因案情的实际复杂程度,远超外人想象。
连日来,云昭与苏氏需协同秦王与三司梳理错综复杂的线索,往往一忙便是一整日,为图近便,便暂居于秦王府邸。
外人皆以为擒获妖道玉阳子,便已案情大白,唯有极少数人才知,玉阳子不过是这盘迷局之中最为显眼的一环,也是棋盘之上,遇事便最先被弃卒保帅的一枚棋子。
一个道士,纵然通晓些炼丹邪术,何来通天本事,在京畿重地屡屡掳掠良家女子?
又如何能神不知鬼不觉地将人运输至道观,避开所有关卡盘查?
那夜在青莲观围杀云昭的黑衣人,岂能是他区区一个道士请动的?
此案牵涉之广,案情之复杂,越查越令人心惊。
连日来,上至秦王、诸位官员,下至云昭母女,无不是殚精竭虑,未能有一夜安眠。
这日傍晚,母女二人刚自外奔波归来,马车方停稳,便见姜珩与姜绾心兄妹二人正候在王府门前。
一见苏氏下车,兄妹二人眼中瞬间闪过难以掩饰的错愕与惊艳。
只见苏氏身着一袭暮山紫色浮光锦长裙,披着薄如蝉翼的云丝披帛,行走间宛如雾霭流云。一头乌发绾成端庄的凌云髻,间插一支紫玉赤金缀珍珠流苏发簪,并两侧斜簪两枚玉兰点翠小簪。
通身气度沉静雍容,昔日病弱的憔悴已被洗净,眉宇间虽带倦色,却更显沉稳贵气,与记忆中那个缠绵病榻、黯淡无光的妇人,简直判若两人。
姜绾心一见苏氏,当即眼圈一红:“母亲,您一直不回家,可是还在生心儿的气?
心儿自小就知,并非爹爹与母亲所生,乃是阿姊走失后,爹爹为宽慰母亲思女之情,从同乡处抱回抚养。
虽对外称是嫡女,可心儿从不敢一日忘形,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