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0章 附加值带来的便利(2 / 4)

加入书签

这狭小的空间里微妙的交织……

两拨人几乎是前后脚离开了那间低矮、门前还散落着未扫净煤灰的平房。

院外的空气里,依旧弥漫着矿区特有的、混合着煤尘与远处食堂传来的淡淡油烟味。

几株顽强生长在墙角的白杨树,叶子蒙着一层灰,在微风中无精打采地摇曳着。

在狭窄的、被来往矿工踩得坚实的土路上,副市长李建国快走几步,脸上迅速切换成热情而不失稳重的笑容,主动迎上了正准备离开的叶晨和田晓霞。

午后的阳光斜照下来,在他略显发福的身躯和锃亮的皮鞋上投下短短的影子。

“叶记者,田记者,请留步!”

李建国声音洪亮,带着官场上惯有的那种穿透力,伸出手来。不远处,一辆黑色的上海牌轿车和几辆吉普车静静地停在那里,司机们恭敬地等待着。

叶晨停下脚步,转身,从容地与他握了握手:

“李市长好。”

田晓霞也微微点头致意,一阵微风吹过,拂动了她额前的短发。

“二位记者同志,辛苦了!”

李建国紧紧握着叶晨的手,语气显得十分诚恳,目光却不易察觉地快速扫过两人略显风尘仆仆的衣着和叶晨肩上那个半旧的采访包,然后说道:

“感谢你们深入一线,挖掘并报道了王世才同志这样的英雄典型!你们的报道,不仅弘扬了社会正气,也对我们铜城市的工作起到了重要的监督和推动作用啊!”

他说话时,旁边锅炉房恰好传来一声沉闷的排气声,仿佛在为他的话语加注标点。

这番话说的冠冕堂皇,滴水不漏。然而,在他心底深处,对这两位不速之客并非没有怨气。

他们像两股悄无声息却又精准无比的穿堂风,完全绕开了地方和矿上精心构筑的“门户”,打了个彻头彻尾的措手不及,让他和整个市委市政府都陷入了极大的被动,这无异于在他脸上扇了一巴掌。

这种不按常理出牌的方式,让习惯了掌控局面的李建国感到非常不适。

但是,李建国能坐到这个位置,绝非莽撞之人。在上午看到报道,尤其是注意到“本报记者叶晨田晓霞”的署名时,他就留了心。叶晨这个名字,对他这个文学爱好者来说,实在太耳熟了。

陕省文坛近几年风头最劲的青年作家,作品屡获好评,读者众多。他甚至隐约听到过一些小道消息,说作协的“黑老”从主席位置退下来时,属意的接班人就是这位叶晨,只因他年纪实在太轻,资历尚浅,才未能如愿。

要知道,国内最年轻的作协主席铁凝,担任省级作协副主席时也已接近三十,成为正职主席时三十九岁,这已经是破格的记录了。叶晨才二十多岁,其潜力可见一斑。

为了确认此叶晨是否彼叶晨,李建国还特意通过关系向省作协内部打探了一下。反馈回来的消息证实了他的猜测:这位叶作家大学毕业后确实进入了省报新闻部,据说实习时还是“黑老”亲自关照的。

这层文化界的背景和潜在的人脉,让李建国不得不高看一眼。他脑海中甚至浮现出叶晨某本书的封面,那深沉厚重的风格,与眼前这个目光沉静、举止从容的年轻人隐隐重合。

而更让他心惊的是叶晨身边那个看起来清秀干练的女记者——田晓霞。他打听之下,得知她的父亲竟然是田福军!

是省里的重量级人物!这个身份,如同一声惊雷,足以让李建国将所有的不满和怨气牢牢压在心底,并且必须表现出十足的善意和尊重。

他眼角的余光瞥见田晓霞那双清澈而带着审视意味的眼睛,心里不禁又掂量了几分。

作为同城主管工业的领导,李建国深知人脉和背景的重要性。得罪一个背景深厚的省报记者,尤其是其背后还站着田福军这样的人物,绝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