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未曾察觉的情愫(2 / 5)
掂量掂量对方的分量,盘算一下其背后的关系网。
那些没有根基,没有背景的新人,往往就成了他们彰显存在感、转移压力或是攫取利益的牺牲品,即便是被坑了,也只能是自认倒霉。
而叶晨很不巧,或者可以说很巧,他恰恰不属于那种可以随意拿捏的倒霉蛋。
他所在的实习岗位是省作协主席黑老亲自出面,一个电话打到报社高层敲定的。
这件事情在省报领导层并非秘密,稍微有点人脉或者是消息灵通的老资格编辑记者,或多或少的都有所耳闻。
黑老在省内文化界的地位举足轻重,他的面子省报领导必须给,而且要给足。
因此,但凡脑子清醒,懂得察言观色的老油条,对于叶晨这个省报新来的实习生,都会保持着一种客气,甚至略带疏远的观望态度,绝不会轻易去找不自在。
然而,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就从不缺自视甚高、消息闭塞或者干脆就是不长眼、不信邪的“愣头青”
。
新闻部就有这么一位,名叫刘志强,三十多岁,仗着自己资历老,在部门里也算是个“小能人”
,写了几篇有点影响力的稿子,便有些飘飘然,惯会欺生,尤其喜欢使唤实习生,把别人的劳动成果占为己有,更是家常便饭。
他见到叶晨一来新闻部就被田老师这种老实厚道的老记者带着,而且表现抢眼,风头隐隐盖过了自己,心里便很是不舒服,那股子狭隘的嫉妒心和老资格的“优越感”
便冒了出来。
他打心眼儿里瞧不上这些“关系户”
,又觉得叶晨只是一个写小说的,跑来新闻部纯属镀金,能有什么真本事?
至于黑老的关系,他隐约好像听谁提过一嘴,但却并没太往心里去。
只觉得一个作协的主席,手还能伸到报社来管具体业务不成?再说了,自己是“老记者”
,指点(拿捏)一下新人,还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于是刘志强开始有意无意的给叶晨使绊子,他先是抢线索,有个不错的民生选题,钱老师本来让叶晨去跟,刘志强却抢先一步,以经验不足容易搞砸为由,硬是从主任那里把线索要了过去。
结果他自己搞砸了,反而怪叶晨前期资料没有准备充分,可是叶晨早已把详尽的背景资料,到了新闻部的公共邮箱,所有人都看到了,刘志强因为这件事成了彻头彻尾的笑话。
然后便是甩锅,一次联合采访,刘志强负责主要部分,让叶晨负责记录和补充提问,回来后写稿。
结果,刘志强把自己那部分写的是漏洞百出,却把责任推给了叶晨。
结果叶晨从自己的公文包里拿出来一个索尼的随身听,按下了播放键。
这在当时来说是非常稀有的产品,叶晨也是通过特殊渠道买来的,看的新闻部的众人瞠目结舌。
当采访录音和详尽的笔记一一拿出来核对,自然堵住了刘志强的嘴,让他在主任的面前闹了个大红脸,在办公室更是成了笑话。
最过分的一次,是刘志强自己捅了个篓子,几乎无法收尾的批评报道(涉及到某国营单位,对方反应激烈,证据链也有瑕疵),他故意模糊了部分信息后,“拜托”
叶晨光帮他”
润色”
一下结尾,实则相等。
稿子出去惹出麻烦后,把主要责任推给叶晨这个最后经手人。
若是换个初来乍到的实习生,可能真就着了他的道。
但是叶辰是谁?他在《乔家的儿女》世界里,可是从记者一直做到了新闻部一把手,什么阴私伎俩他没见过?刘志强这点小把戏,在他眼里简直幼稚的可笑。
叶晨接过那份有问题的稿子,只是粗略扫了一遍,就现了其中的致命陷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