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过气支书再翻红(3 / 5)
个想法非常好!
非常及时!
我们光把地分下去还不行,后面如何让农民真正富起来,如何建设新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这才是更大的课题!
你能主动想到这些,并且愿意去做,真是解决了我的一个大心病啊!”
田福堂嘿嘿笑了笑,摆了摆手然后说道:
“我哪有那个脑子?都是叶晨帮我拿的主意。”
田福军明显愣了一下,看着大哥问道:
“叶晨?你说是叶晨帮你分析的?”
“对,就是跟他喝了这顿酒,听他这么一说,我心里的这盏灯啊,啪的一下就亮了!”
田福堂感慨道。
田福军的眼中闪过惊叹之色,他知道叶晨的文章写的,没想到在个人见解方面也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忍不住开口夸赞道:
“这个叶晨,真是个难得的人才!
不光文章写得好,对农村的现实和未来,竟然也看得这般透彻。
他这是给你,也是给我们基层工作者,指了一条实实在在的好路子啊!
哥!
就按你这个想法去做!
大胆去尝试!
遇到什么困难,或者需要什么政策上的支持,随时来找我!
双水村要是能走出一条新路来,我给你请功!”
兄弟俩的这一番谈话,持续到了深夜。
田夫君来时的愁苦早已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满腔的干劲和希望。
他骑着自行车离开地委家属院时,秋夜的凉风吹在脸上,他却觉得浑身火热。
他知道,自己人生的第二幕,或许才刚刚开始。
而这一切,都源于那个住在筒子楼里的年轻后生,一席高瞻远瞩的点拨。
……………………………………
田福堂回到双水村,整个人如同被重新淬炼了一般,精气神都焕然一新。
他不再是那个蹲在墙根下唉声叹气、感觉被时代抛弃的前支书,那双曾经精明锐利的眼睛里,又重新有了光。
他没有立刻大张旗鼓的宣布要干什么,而是先揣着一包烟,开始在村里转悠。
不再是以前那种背着手、视察工作的派头,而是真正蹲在田埂上,跟正在忙着伺候自家责任田的乡亲们拉家常。
“老二,今年这麦子长势不赖啊!
打算啥时候浇二遍水?”
“栓子,我看你家人手少,这十几亩地追肥追的过来不?需不需要搭把手?”
“桂英嫂子,你家这红薯垄打的真整齐!
听说今年供销社收红薯的价格比去年高哩!”
田福堂的这突然转变,起初大家还有些诧异,甚至私下里嘀咕:
“这福堂支书是咋了?想通了?还是憋着啥劲儿呢?”
但是很快,人们就现,田福堂不再是那个指手画脚的“旧领导”
了。
地分到户了,复耕在即,问题也随之而来。
牲口、大农具就这么些,怎么分也分不匀。
几家欢喜几家愁,像金俊武家劳力多,又分到了好牲口,自然是干劲十足;可是像田四老汉家这样的,家里就老两口,没牲口,也没大农具,对着分到手的几亩地直愁,难不成用镢头一下下刨?
田福堂看准了这个机会,他不再用以前开大会的命令口气,而是挨家挨户的串门,吧嗒着烟卷,像拉家常一样。
“俊武啊,你家人强马壮,那犁铧使得欢实。
田老四家的那点地,紧挨着你家那片,你顺带手的事儿,半天就给他理好了,老汉一年都能记得你的好。”
“海民,你家的耧车用完了,租给银强家使一天咋样?他家出个块儿八毛的,或者秋后给你家多干一天活,这不两下都方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