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名声大噪(3 / 5)

加入书签

的坚守中,在苍凉悲怑的命运底色上,我们反而看到了民族生生不息的韧性!

这难道不是一种更深沉的希望?”

“作者年轻怎么了?他的年轻恰恰证明其才华横溢!

难道写历史就必须是七老八十?想象力、洞察力和对资料的消化能力才是关键!”

这场轰轰烈烈的大论战使得《白鹿原》的热度持续飙升,《魔都文艺》因此而销量猛增,洛阳纸贵。

人们迫不及待地想看看下一期的连载,想亲自评判这场争论的焦点。

许多原本对文学不大感兴趣的人,也因为这场巨大的社会争议而产生了浓厚的好奇心,纷纷找来刊物进行阅读。

就在争论趋于白热化,甚至隐隐有出文学范畴的迹象时,真正的定音锤终于落下。

巴金先生再一次的站了出来,他没有直接参与争论,而是在一篇回顾自己文学生涯,探讨文学责任与勇气的文章中,高度肯定了小说《白鹿原》的价值。

他写道:

“…最近读到的《白鹿原》,让我看到了年轻一代作家直面历史的勇气和深邃的思考。

文学要讲真话,要挖掘人性和历史的复杂性。

遮遮掩掩、歌功颂德易,深刻反思、秉笔直书难。

我们需要这样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作品,保护这样的创作探索,就是保护文学的未来!”

紧接着,《人民文学》杂志转载了《白鹿原》的部分精彩章节,并配了资深评论家的长篇评论文章,从文学史和美学价值的高度,肯定了这部作品,认为它“开创了新时期文学历史叙事的新高度”

,“是现实主义深化的重要收获”

这一系列举动信号意义极强,最高文学权威的肯定瞬间压倒了那些杂音和非议。

虽然批评之声并未完全消失,但是他们再也无法构成主力,反而成了衬托作品影响力的背景音。

经此一役,《白鹿原》及其作者叶晨,非但没有被争议击倒,反而真正意义上“大火特火”

,奠定了其在文坛难以撼动的地位。

这部作品被视为改开初期文学解放浪潮中最具代表性的硕果之一。

经过一段时间的连载,单行本的出版事宜被提上日程,多家出版社争相洽谈。

面对誉满天下与谤满天下的两极境遇,叶晨却表现出出年龄的冷静与定力。

他没有急于表言论反驳批评,也没有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

他感谢了钟望阳主编的坚持和巴金先生的爱护,然后便将注意力重新放回到了学业上了。

叶晨心里很清楚,这场争议的风波,恰恰证明了《白鹿原》的价值和力量。

而手中这两部沉甸甸的作品,尤其是历经风雨却愈加璀璨的《白鹿原》,已经成为他未来道路上最坚挺的通行证。

省报的大门已然为他敞开一条更宽的缝隙,下一步是如何走得更稳更远……

秋日的黄原大学,梧桐叶已经染上了淡淡的金黄。

叶晨正和贺秀莲从图书馆出来,打算去食堂吃饭,却见田润叶急匆匆的跑来,额上还带着细密的汗珠。

见到叶晨后,田润叶喘了口气,脸上带着兴奋与热切,说道:

“叶晨,可找到你了!

快,跟我去市里一趟!”

“润叶,你别急,慢慢说,出什么事了?”

叶晨对于田润叶的突然造访感到有些诧异,贺秀莲也关切的看着她。

“好事儿,是天大的好事儿!”

田润叶缓过气来,眼睛亮晶晶的,带着一丝兴奋,说道:

“省作协的主席,黑白老先生来黄原了!

他特意托我二爸找你,说是想见见你这位写出了《白鹿原》的年轻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