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田家人的智慧(4 / 5)
村的优秀典型!
女:同志们,社员同志们!
支持贺家醋访,就是支持我们自己的社队企业!
就是在为农业学大寨、普及大寨县做贡献!
男:目前,贺家醋坊传统高粱醋已在我县部分供销合作社门市部有售,凭副食本,每月每户可采购一斤。
产品质量优良,价格公道深受广大群众好评!
女:听说这醋坊还是咱县里大名鼎鼎的作家,《少年犯》的作者,叶晨同志的亲戚家办的,这可真是文艺战线和农业生产战线双双传来捷报啊!
男女合:原西县人民广播站,本次节目播送完毕,再会!
县广播站那则洋溢着热情与自豪的播报,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原西线,尤其是双水村荡开层层涟漪,引了各色各样的反应。
广播响彻全村时,地头歇息的、院里闲坐的村民们都支愣起了耳朵,听完后议论纷纷。
“了不得!
贺家的醋都上县广播了!”
“还是田福堂的老小子有眼光,就跟人好了关系!”
“老贺,那小女婿还真是能文能武,写书还能帮衬着自家亲戚。”
“啧,这下,贺家可达了,公家都来采购。”
“以后买他们家的醋,是不是得排队了?”
“嗨,早知道当初也多去套套近乎啊!”
广播响起时,田福堂正在自家土窑里端着饭碗吃饭,他筷子上夹着的咸菜都忘记了送进嘴,虽然广播里没提到自己的名字,只是提到了石圪节公社大队群众,但是他也感到与有荣焉。
尤其尤其是广播里,明确提到贺家传统促访和叶晨的名字时,他脸上露出难以抑制的得意,对着老伴儿说道:
“咋样?这事儿办的敞亮吧?”
贺秀英正和父亲贺耀宗在醋坊里忙活着,听到大喇叭传来的声音,二人手里的活儿都停了下来。
贺耀宗愣怔地听着,伸出粗糙的时候,抹了把眼角。
贺秀英则兴奋的一拍大腿:
“爹,您听见没?县广播诶,播咱们哩!”
贺秀英的声音带着明显的颤音,贺耀宗重重点了点头,嘴唇嗫嚅着:
“听见了,听见了……这都是托小晨的福,托政策的福啊……”
孙玉亭吃完了午饭,正在院子里抽上一袋烟,广播声清晰入耳。
当他听到贺家醋坊和叶晨的名字时,脸色一阵红一阵白的。
他猛地起身,因为急促一脚踢翻了院子里的鸡食盆子,冲进了窑洞,对坐在炕上的贺凤英嚷嚷道:
“听听!
你听听!
人家老贺家这下可是彻底攀上高枝了!
县里都点名了!
瞧瞧你当初办的那叫什么事啊?唉!”
贺凤英狠狠的瞪了丈夫一眼,脸色晦暗,没好气的嘟囔着:
“我当初那是为了谁?谁能想到他们家走了这样的狗屎运?这能怨着我吗?”
县里的广播就好像是一根针,刺破了孙玉亭和贺凤英两口子最后一点侥幸心理。
贺凤英越懊悔当初对贺秀莲的算计和慢待,对于丈夫的埋怨也更甚。
两人再次商议着应该如何弥补当初的裂痕,可是眼见两家差距越拉越大,一种无力感和焦灼感缠绕着他们。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田福堂,他脸上写满了得意。
这次借助弟弟的影响力,促成了这件事,其用意是非常深远的。
老狐狸深知就像弟弟说的那样,直接回报显得俗气,而用这种公开的、带有荣誉性质的宣传,既表彰了贺家醋坊,又将叶晨的文学成就与家乡建设联系起来,是在给对方脸上贴金,这比送什么礼都要体面。
而且将贺家醋访作为“展社队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