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杨琪来援(4 / 5)

加入书签

人数不得超过三万。杨德政一张嘴,就在这个数字的基础上又扩充了两万。

大宋境内,除了一些由州升级到府的繁华城市外,一州之地的税收,最多也就只能供养五万人马。各州府之所以供养三万人马,就是因为还要剩下一部分钱财充入到国库里。杨德政现在扬言他治理下的每一州之地,要供养五万人马,其意思,就是说以后不会给朝廷一分钱的税银。

这跟自立有何区别?两位金甲侍卫,自从入宫当差以来,还真没见过这种事儿。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说。杨德政似乎看出了两个人心里的想法,他笑眯眯道:“当然了,每年我们五州之地,除了向朝廷缴纳一定的税银外,还会有额外的朝贡送过去。”

其中一个金甲侍卫壮着胆子小声问道:“不知道大郎每年准备朝贡多少钱财给朝廷?”杨德政乐呵呵一笑,道:“谈钱财多俗,本官相信,一点儿钱财,朝廷还是不会看上眼的。我们五州之地,基本上没有什么特产,就是紧挨着党项和辽人,马匹够多。每一年,本官会向朝廷进贡五千匹的战马,和三千匹的小马驹。”

两位金甲侍卫下意识的点了点头。五千匹战马,外加三千匹的小马驹,贩卖到大宋,那可是价值几十万两的银子。几十万两银子的朝贡,确实不是一个小数目。两位金甲侍卫,同时向杨德政抱拳道:“还请杨大郎放心,我们兄弟二人,一定将杨大郎的话一字不漏的告诉陛下。

还请杨大郎,照顾好我们的其他兄弟,不要伤害他们。”杨德政瞧了一眼其他被扣押的金甲侍卫,笑眯眯的道:“你们放心,本官一定好吃好喝的伺候着他们。等你们的消息送到了,本官就放他们会去。”

“有劳了。”两位金甲侍卫向杨德政辞行以后,借了两匹战马,快速的向汴京城赶去。去报信的金甲侍卫一走。

杨德政当即让人扒掉了其他的金甲侍卫身上的盔甲。这些个金甲侍卫身上的盔甲,可都是大宋将作监打造出的精品,不仅华丽,而且很实用。杨德政如今却的就是盔甲。

近二十多套的金甲盔甲扒下来,送到了军营里。军营里的将级以上的官员,勉强的混上了一身像样的盔甲。杨德政把金甲侍卫们丢给兵器工坊,让这些整日里在汴京城里养膘的家伙们去当苦力用。唯独把侯仁宝用一根绳子拴在了马尾巴上,吊着。

杨德政对侯仁宝怨念很深,所以绝对不会轻易的处置侯仁宝。当杨德政拖着侯仁宝到了复兴关的时候。陈耀匆匆赶下了关墙,向杨七禀报,“将军,根据手下的探子回报,辽人聚集了十五万兵马南下,由辽国南院大王耶律休哥统领,已经到了上京城。”

杨德政把手里的马缰绳扔给了王行,面色凝重的道:“十五万辽军,辽人这是下定了决心,要给我一个下马威。上京城距离陈家口,还有五日的路程。你去传我军令,命令杨贵带领两万复兴步卒、杨新带领五万晋军即可登上城墙,固守复兴关。同时,命令樊龙,率领三万复兴游骑兵,出关坚壁清野。复兴关外,二十里内的汉人,全部撤回关内。”

陈耀立马下去传达杨德政的命令。几乎在杨德政命令下达以后,樊龙带领着三万的复兴游骑兵就冲出了复兴关,施行坚壁清野的政策。杨新也带着五万的晋军军卒登上了复兴关。

三里长的城关,几乎被七万兵马填满。在杨贵和杨新带领下,军卒们开始在城墙上架起了一道道的重弩。由于重弩的数量不够,所以在缺少重弩的地方,增派了许多的弓箭手。整个复兴关,进入到了战前状态。

在复兴关内负责筑造城墙的民夫们,能够清楚的感受到复兴关内紧张的气氛。就在所有人都紧张兮兮的时候。杨德政带着两万的民夫,到达了城墙外,还是作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城门楼子上,杨贵和杨新身穿着盔甲,并肩而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