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亿订单,赴北交会(2 / 3)

加入书签

义就是,整合全美中小型企业,将他们需要的东西整合,做成统一订单砸到华夏内部。

再让华夏内部将需要的东西做一个整合,把订单砸给全美中小型企业。

以往两方八竿子打不着,甚至就算华夏开广交会和北交会,这些展商都不够资格参加。

没问题,骄阳愿意做这个中间商,替两方促成订单。

不要小看整合过的订单,只要数量上来了,

未必不能超过那些大型跨国企业,每年给华夏造的外汇也绝对不是一比小数目。

一个星期的时间,李华麟都在拉着前来的公司老板们,讲述骄阳的意义,将他们忽悠的一个楞一个楞的。

没办法,以前不懂营销,也不知道啥叫营销,只知道生产和零售。

现在突然多出一个华夏国的外贸访美学者,告诉你他能帮你倾销沉积货物,还能换取华夏的好东西,你信不信?!

骄阳在纽约的名气只限于兰德尔岛演唱会的宣传,但李华麟全美唯一拿了奥斯卡两项大奖的华人编剧,这名气可是响当当的!

有这么一个华人牵头,明摆着告诉你,我帮你们卖货,赚的就是信息差和中间商的差价,

你们跟我合作,虽然把供货价压到最低,看似不如零售,但只要一比订单成了,数量上来了,那就是赚大钱!

而在华夏国内,我带回来你需要的东西,也不会故意抬高价格,只是除掉运费和人工费,收取很少的差价盈利。

骄阳要的是长久买卖,也是长久利益,只要核心成员增多,那细水长流下,骄阳也可以赚钱,这是互助互利。

一个星期的洗脑,李华麟拿出骄阳外贸对华夏的参展商邀请函,这场会议才算是结束。

会议结束了,骄阳国际商贸的500名各行业统计,会计,就开始了不眠不休的统计订单。

他们要将来参加会议的老板们所需和所供,做一个统计,然后组合成各种订单,最后汇总。

随着前来参加会议的公司老板越来越多,订单累积量也就越来越多,最后不得不改成抽签模式。

这种违反常规的举动,直接惊动了约翰?墨菲,约翰?墨菲又派了政府雇员过来监督工作。

30亿美金,是李华麟对叶婉清夸下的海口,事实上小企业也有大肚量,

数量上来了,东家凑点,西家添点,真要是累积起来,30亿,远远不够!

时间来到7月末,经过统计的订单早已经超过了30亿,还在不断增长,且已经无法压缩,

可即便这样,还有很多刚刚赶到纽约的工厂老板们,根本没轮到订单抽签。

面对着订单暴涨,月如的想法是放开额度,随那些小厂家加入,骄阳有多少吃多少,

反正签了订单就有定金打到账户上,以华夏国目前的产能,就算再来几个30亿,依旧吃得下!

月如的想法,也是其他核心成员的想法,但李华麟不这么想!

首先,1984年华夏对全美的外汇额才200多亿,

今年是骄阳成立公司的第一年,开门就带着30亿的订单回国,这已经是大客户了。

倒不是继续增加订单,骄阳吃不下,只是这么做,今年把这些厂家喂饱了,明年没订单了怎么办?

生意不是一天做的,至少骄阳的集资模式,未来几年内,纽约没有公司能效仿,毕竟收集情报可不是一朝一夕的活!

面对着外部中小企业的不断质疑,李华麟最终折了一个中,将贸易额度扩展到40亿,并且亲自找到一部分企业老板谈心。

好说歹说下,40亿美金的订单算是最终截止,这里包含了至少1.6万家中小型企业的订单,场址都离纽约比较近。

抢到抽签的企业们笑嘻嘻,没抢到抽签的企业们麻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