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三章 不嫌事大(2 / 5)

加入书签

我们和同盟国可以说结下了死仇,他们现在随便发一篇新闻,也起不到什么作用。”

    “如果在1914年,甚至1916年以前,东非或者美国呼吁停止战争,那说不定还算可行,现在停掉战争,难道我们前线损失的数十万官兵生命就白白付出了么?”

    在参战国之中,英国的损失最小,靠着英吉利海峡,战争无法蔓延到英国本土,而英国虽然派出了近千万军队到欧亚大陆上参战,但是其中有大量殖民地军队,英国本国军人阵亡不到百万。

    当然,这个损失也只是相对于其他参战国来说是比较小的,为了支持战争,法国大量地区变成白地,德国双线作战,大量人员伤亡,奥匈帝国前期损失也不小,尤其是匈牙利东部地区一开始甚至沦为交战区,而俄国最惨,付出上千万军民的牺牲后,政权垮台,割地赔款还要面临内战问题。

    格林说道:“贝尔顿先生,你也不用如此悲观,其实看过东非人的报纸后,我认为他们说的还是有一些道理的,如今欧洲的战争,其实各个国家都面临着各种问题,尤其是是否有必要继续为这场前途不明的战争,继续投入资源和生命。”

    “现在,我国将近十分之一的人口,投入到了战争之中,这还不是最糟糕的,最糟糕的情况是这场战争的走向并没有按照帝国的想法发展,上个月,帝国在南线战场接连失利,同盟国的战斗力完全看不到下降趋势。”

    对于现在的英国人,或者说各个参战国民众来说,战争已经消磨了他们之前的锐气。

    在战争爆发前,各国民众在资本舆论的裹挟下,支持对其他国家的战争行为,沦为战争的帮凶,但反噬来的也很快。

    整个欧洲,从1914年算起,如今已经是战争的第五个年头,从历史维度来看,五年时间不过沧海一粟,但是五年时间却足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甚至,五年时间足以改变一个国家的走向,就比如东非的一个五年计划,充分证明,五年时间足以改变一个国家的工业和经济面貌,两个五年也就是十年时间,甚至能让一个相对落后的农业国,成为一个初级的工业强国。

    当然,两个五年做到这一点的是前世的苏联,至于东非则花了将近二十年时间。

    格林接着说道:“从今天来看,我们坚持了将近五年的战争,不过是一场笑话,付出大量生命和金钱,最后能得到的东西却十分有限,即便真击败了德国,我们同样要面临美国和东非的竞争。”

    “所以,如果能够在短时间内停掉战争我是支持的,如果东非能够成功说服各个国家的话,再好不过。”

    贝尔顿叹了口气说道:“你说的不错,不过,战争的代价确实太大,不过我不认为东非是结束这场战争的关键,先给我来一份东非的报纸。”

    格林将一份莱茵社的报纸交给了贝尔顿。

    作为东非国家的对外口舌,莱茵社破天荒的对外发表了一篇关于世界局势的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