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九章 新年(2 / 3)
翻译习惯,虽然时间不同,但是内涵没有变。
新年假期最快乐的应该就是东非的学生,因为这个时候东非大部分地区是夏季,所以远东帝国的寒假到了东非反而变成了暑假,加上东非还有一小半国土在赤道以北,又成了寒假。
地域差异使得东非新年很是特别,不过总体上东非政府还是依照移民的传统来制定和确立新年时间。
就比如阿比西尼亚帝国的新年和东非大不一样,其新年是在雨季和旱季过渡时间段,也就是九月份。
东非就不能和阿比西尼亚帝国学习,因为东非的地理环境太过特别,全国各地雨季时间不同,甚至因为国土分布造成季节不同。
就比如坦噶尼喀有两个雨季,东非高原地区和平原地区气温不一致,有的海拔高的地方甚至在冬季温度能达到零度,要穿棉衣过冬。
当然,东非大部分地区所谓冬季一般在六七月份,而且和旱季重叠,最低气温在夜晚,所以会感觉比较干冷,但是不至于被冻死。
王室也入乡随俗,恩斯特一家,岳父岳母和卡尔亲王在王宫过年,年夜饭很是丰盛,光是菜品就多达百十种。
尤其以中餐为主,花样繁多,口味多样,至于德意志餐食,更多则是靠着香肠支撑,各种德意志特色风味香肠撑起了德意志餐食的牌面。
不过欧洲贵族很推崇法餐,所以王室的餐桌上也少不了华丽法餐。
恩斯特用华丽来形容,而不是口味,因为法餐很多食物都是甜口,并不符合恩斯特的饮食习惯,倒是康斯坦丁等人很喜欢吃。
斯维特王宫以及第一镇市灯火通明,对东非的电力供应系统造成了比较大的压力。
当然,平时斯维特王宫夜晚电力也是不间断的,但是在今天基本上所有房间和大厅的灯光能亮的都被点亮了。
平民自然不能和王室一样奢侈,但是也准备了不少年货,来犒劳辛苦的一年。
随着铁路和公路建设,很多区域的商品和特产,甚至是国外进口产品更容易出现在东非的商店中,所以东非国民手中的货币,因为选择性多样化,价值也越来越高。
就比如肉类,在1880年得到大量供应,这得益于东非畜牧业的大发展,尤其是全国牛肉供应量得到大幅度提升,而一些之前东非难得一见的肉食产品也开始出现,包括鸡鸭鹅猪羊等。
粮食选择性多样化更是丰富,除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等常见主粮外,小米,高粱,土豆等等也很常见,在主食选择上东非人就有众多选择。
饮料亦是如此,咖啡,茶叶,各种类型酒水也进入东非平民日常生活,目前东非的茶叶和咖啡经过大规模种植,满足国内需求完全没有问题,至于酒类,各种自家酿制的果酒和粮食酒有很多。
&nb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