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五章 西域经营(1 / 5)

加入书签

    在1936年,远东帝国的对外贸易受到日本的干涉,实际上已经处于极大的崩坏状态,所以对于一些敏感物资的正常国际贸易,也受到了日本方面的阻碍。

    在东北和北方的部分边境区域,日本的侵略很显然割断了苏联和远东帝国的贸易大动脉,这也迫使苏联和远东帝国的贸易中西北地区的占比得到了加强。

    关于这一点,西北某政权就试图通过西征的方式,打通和苏联方面的物资通道,但是没有成功。

    其次日本在北方地区通过大规模的走私贸易,不断蚕食着远东帝国市场。

    日本商人从本土、朝鲜以及远东帝国东北将大量商品,如人造丝、砂糖、卷烟、煤油、鸦片等,通过海路运至北方非武装区,然后武装护送,强行闯关,运入内地市场。

    冲击远东帝国民族工业和国民政府的财政。

    因为走私商品逃避了关税,价格低廉,严重打击了合法经营的国内企业。

    同时,关税是金陵政府最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之一,走私使其税收蒙受巨大损失。

    远东帝国和日本贸易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脱离了远东政府的监管和税收体系,成为一种在日本武力庇护下的不平等、掠夺性贸易。

    这种局面下,日本自然也会限制远东帝国一些关键战争物资的获取。

    西瓦格说道:“帝国过去对远东帝国的贸易的布局已经完全解体,尤其是淮海经济区,已经名存实亡。”

    “包括胶州港在内的地区,都受到日本政府的军事威胁,帝国资本的重心不得不向其他地方转移,甚至直接撤出。”

    毫无疑问,日本的走私贸易影响最大的就是东非,因为东非曾经在远东帝国的经济势力范围,就处于日本威胁的最前沿地带。

    西瓦格接着说道:“现在我们和远东帝国贸易的核心,已经转移到南方的珠海,但是珠海通商的能力,肯定比不上曾经广阔的淮海市场。”

    “我们在那里不具备优势,要面临英法美德各国的竞争。”

    “而且随着日本对远东帝国侵略战争的不断发展,以后世界各国对远东帝国贸易的通道都可能会变得越来越少。”

    “这种情况下,西北航线的重要性就得到了极大提高,我们已经在远东帝国西域新建了两个通商口岸。”

    “这将成为接下来,帝国和远东帝国贸易的重要环节之一。”

    1936年10月初。

    疏勒是远东帝国西北边疆的重要城镇,它坐落于帕米尔高原东北麓,塔克拉玛干沙漠西缘,被誉为“丝路明珠”,现在的疏勒也成为了新的“西北明珠”。

&nb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