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三章 领土置换(1 / 5)

加入书签

    对于德国政府在奥运会后的表现,东非政府没有过多关注,东非民间倒是对这届柏林奥运会的成绩直接沸腾了。

    实际上1936年的柏林奥运会,这不是东非第一次参与,但是之前几次奥运会东非政府并不重视,只派出了少量运动员象征性的参加。

    因为在柏林奥运会之前,奥运会并不是太受关注的体育盛会。

    1936年的柏林奥运会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那就是成为了诸多国家博弈的政治工具。

    德国的阿道夫政府将其视为一个无与伦比的全球宣传舞台,是向世界展示德国“和平与强大”形象的绝佳机会。

    为此德国政府投入了巨大资源,同时采用了当时最前沿的技术和媒体手段,为柏林奥运会造势。

    这使得柏林奥运会第一次被一个政权如此系统性地用作国家宣传工具。这种“政治化”本身,由于其争议性和冲击力,反而吸引了全球更多的目光。

    就比如为了反击德国的种族言论,东非和美国也相应追加了这次奥运会的支持力度,这更直接使柏林的奥运会成为了世界上三个超级大国的博弈赛场。

    东非,莱茵市。

    恩斯特此刻就乐呵呵的总结着这次柏林奥运会的收获。

    “我想阿道夫对于我们这次给他准备的礼物一定十分满意,现在恐怕正在气急败坏和咬牙切齿中。”

    看着父亲幸灾乐祸的样子,弗里德里希皇储问道:“父亲,你是不是早就憋了这么一个坏主意,给德国添堵?”

    恩斯特并没有否认,他说道:“在确定德国想要利用柏林奥运会来为德国造势的时候,我就有了预案。”

    “实际上,体育运动已经成为了一种政治宣传工具,只不过在柏林奥运会以前,奥运会的影响力没有这么大,所以我就没有着急把这张牌打出去,那样收益不够高,对世界的冲击力不足。”

    “普通人更喜欢的是逆袭剧本或者出其不意,这次我们就是借助德国搭建的这个舞台,显示了一次出其不意的国家形象逆袭。”

    在柏林奥运会以前,东非的体育事业已经高度发达,但是东非体育在国际层面的影响力比较有限。

    所以世界各国对东非的体育发展认知是东非是一个体育强国,但也就和英法德美等国家相差不多。

    这为柏林奥运会上东非实现“一鸣惊人”,成功做好了铺垫。

    相反,如果在之前的奥运会上东非就出尽了风头,就达不到柏林奥运会这种效果,而且东非在此前奥运会上表现太强的话,恐怕德国是否会如此积极举办柏林奥运会都会变成一个未知数。

    毕竟德国举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