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三章 专家建议(2 / 3)

加入书签

龄,他又是通过军功进入东非政府工作的,所以在区域治理上极其依赖这些专业人士。

    说到这里,就算赫尔维因学识不多,也基本能听懂了。

    “说的再简单点,就是要适度对当地资源进行开发,这样才能细水长流,而不是竭泽而渔。”

    “而我提到这两点,都是为了保证当地气候不会因为过度农业开发而发生改变,如果因为过度农业开发,而导致水土流失,降水量减少,土地荒漠化等问题,对于当地已经建成的农业生态是毁灭性的打击。”

    在赫尔维因听来,刚才摩尔斯的话就好像在批判东非农业开发中对当地生态的破坏,毕竟农田和水利开发过程中确实有大量森林和草原被消灭,取而代之的则是大面积农田。

    至少和基苏木,姆万扎,布琼布拉三地相比,没有明显差别,因为东非工业起步晚,即便是中部地区淘汰的落后产业,顶多也就二三十年历史。

    “所以我的意见是最好能保证地区维持其在原始状态下的森林,植被情况,这样才不容易出现问题,通俗而言也就是尽量维持当地的生态平衡,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改造当地的农业。”

    看着赫尔维因等东非官员一脸不解的表情,摩尔斯只能解释道:“我也就不绕弯子了,我的农业发展打针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一是要恢复必要的森林或者植被,至于什么是必要的,这就需要因地制宜了,就比如有一些降水量偏少的地区,就不适合大规模开发耕地。二是多建设水库或者保护当地的水域,通过我在当地长达数年的研究,水库越多,对区域内的农业发展越有益,当然,我们本来就在大湖沿岸,所以没必要大费周章,做好相关水利设施建设即可。”

    坎帕拉市农业局局长赫尔维因问道:“摩尔斯先生,你的意思是我们对当地的农业建设是不利的么?”

    当然,东非对大湖区的定位就是东非最主要的农业生产基地,对当地工业和东非其他区域相比本来就并不算重视。

    毕竟这一轮的技术和产业升级主要是在原本的工业和科研相对发达或者沿海地区展开,基苏木和姆万扎这种内陆城市暂时还没有这个待遇。

    当然,作为大湖区的第四大城市,坎帕拉正在加速发展,缩小和其他城市之间工业的差距。

    而坎帕拉工业发展的机遇来自两个方面,一個是区域内和相关地区经济发展为坎帕拉提供了市场和原材料,一个是中部地区对北方地区的落后产业转移。

    这也是目前东非国家的现状,东非虽然已经建立较为完善的教育体系,并且培养出大量基础人才,但是这个体系也不过近几年刚刚成熟。

    所以作为北大湖省省会,坎帕拉的产业结构中,农业以及相关产业依旧占据优势。

    而此时,坎帕拉市农业和林业部门就在针对优化本地区农业建设进行相关讨论。

    坎帕拉市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