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一章 南美标杆城市(2 / 5)

加入书签

   巴西就缺乏这种“基因”,因此前世七十年代巴西农业崛起的过程中,日本移民发挥了重要作用。

    所以,在19世纪到20世纪前期,东非这个“热带粮食生产大国”,是一个十分罕见的存在,唯一可以相提并论的也就只有印度了。

    但是印度是热带粮食生产大国,但并非一个天然的粮食出口大国,其粮食出口量虽然不低,但是建立在对本国农业群体的极限盘剥上。

    印度,墨西哥,巴西这类热带农业大国,都是典型的“饥饿的农业出口国”。

    而阿根廷,澳大利亚这些国家,他们虽然和热带沾一点边,主要农业生产区更符合“亚热带”类型。

    乌拉圭和巴拉圭也属于亚热带气候区,所以两个国家才具备粮食生产和出口的条件,如果不考虑这个自然因素,依据他们落后的经济形态和治理模式,也不可能做到这一点。

    弗里德里希皇储说道:“这几年我们和南美中部的几个小国的经济联系越来越深,尤其是前段时间,亚松森—利马铁路建成后,让我们在中部建立了一条南美和东非贸易的主轴线。”

    “也是我们在南美利益的核心区域之一,所以对巴拉圭和乌拉圭两个国家,东非应该给予适度的扶持。”

    亚松森—利马铁路,是东非七五期间重要的海外铁路项目,它和北非铁路都属于东非的战略性工程。

    两条铁路几乎同一时间开工,并且同一时间段完成,北非铁路的难度更大一些,但是能这么快完工,得益于这条铁路东非的主导性更强,尤其是东非境内和达尔富尔段,根本就是东非铁路公司和工人亲自完成。

    而亚松森—利马铁路,施工条件虽然比北非铁路好一些,但是很多工人从当地招募,并且工程器械也从东非本土采购调运,还涉及到巴拉圭,玻利维亚,秘鲁三国之间的协调,所以进度上比北非铁路略慢一些。

    “刚好也可以把这条新建成的铁路利用上,让其他国家看到切实的利益,扩大未来帝国在南美的影响力。”

    如果东非政府下单,乌拉圭和巴拉圭的粮食就可以顺着亚松森—利马,抵达太平洋沿岸港口,然后运送到阿拉斯加。

    这无疑扩大了两国的收入,也验证亚松森—利马铁路对沿线国家的带动作用。

    玻利维亚和秘鲁可能享受不到这次机会,因为两国的支柱产业是矿业开采和出口,粮食生产远不及乌拉圭和巴拉圭两国。

    当然,亚松森—利马铁路对于两国的长期发展显然也是有益的。

    对于弗里德里希皇储的建议,恩斯特表示了认同,他说道:“阿拉斯加这次粮食进口并不是小数目,即便乌拉圭和巴拉圭加在一起,也不可能满足这么大的需求量。”

    “至于帝国本土,我们本来就有自己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