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二章 交易(3 / 5)

加入书签

储说道:“施米茨主任,还是介绍一下其他领域吧!”

    施米茨说道:“其他方面的话,那奥匈帝国也就是冶金技术上,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了,这也是奥匈帝国军事工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但是说句实话,也只有借鉴意义,毕竟在冶金领域,东非和德国更强悍,尤其是特种金属产业,拥有绝对话语权。”

    “除此外,我能想到奥匈帝国真正领先于帝国的,大部分就集中在一些传统工业了,就比如奥匈帝国工业用重型蒸汽机,但是,东非发展的重点在内燃机还有电机。”

    “其他,方面奥匈帝国对帝国也没有优势,就奥匈帝国的工业水平来说,也就在中南欧以及东欧的工业落后地区中,显得比较突兀,但是和北欧,西欧相比就完全没有优势。”

    奥匈帝国的工业发展程度,必然是比不过东非的,因为东非自称初级工业强国,而奥匈帝国现在工业发展的程度,只相当于东非自称半工业化国家阶段,也就是19世纪末进入到20世纪初的那个时候。

    就以城镇化水平来说,奥匈帝国现在只有百分之三十,而东非大约百分之四十,这就说明奥匈帝国工业化程度和质量逊色于东非,再考虑东非夸张的工业体量和庞大的人才储备,两国的差距就更明显了。

    就奥匈帝国目前的城镇化水平,苏联都已经赶超上来,因此,苏联在工业上更是实现了对奥匈帝国的超越,这也可以看出来这些年奥匈帝国发展的缓慢。

    不过,这也好理解,从建国以来,奥匈帝国就一直在走下坡路,一战后,更是社会动荡,经济发展缓慢,所以,逐渐沉沦就成了必然趋势。

    当然,奥匈帝国作为列强,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虽然对东非科技和产业发展起不到太大作用,还是能够弥补一些些领域东非进度的。

    就比如之前提到的工业用重型蒸汽机,虽然蒸汽时代已经过去,但是并不代表蒸汽机技术,就已经没了应用场景。

    还有奥匈帝国的军事工业,技术人才,这些都可以对东非形成有益的补充,可以断定,假设未来奥匈帝国解体的话,奥匈帝国必然会有一批企业和人才流失。

    就比如奥匈帝国军工业巨头斯柯达兵工厂,它能够发展起来,严重依赖帝国的军事订单,如果斯柯达兵工厂随着捷克独立,它必然会随之衰弱。

    除非,像前世一样被德国吞并,然后为德国的对外扩张服务。

    弗里德里希皇储随后,又和东非海关,商务部的人员进行了交流,相较于科研人员,东非海关和商务部对于奥匈帝国的技术优势,或许更加了解。

    毕竟,奥匈帝国的先进工业品,如果真比东非同类型产品更优异,那东非大概率会进口一部分,就像东非从德国蔡司进口光学镜头一样。

    最终经过长达一个月的整理,弗里德里希统计出了奥匈帝国大约三百多种优势技术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