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 沙皇在东非(3 / 5)

加入书签

一面,同样被东非掀了个底朝天,尤其是苏联农民的悲惨境况,还有可怕的大清洗。

    不过,东非对苏联的描述,整体上偏向于正面,但是,这并没有引发欧美各国底层民众那样对苏联制度的向往。

    主要还是东非和苏联的行事作风,政治制度,经济政策上的相似点比较多,以至于有部分东非学者,大言不惭的说“苏联经济的成就,源自于对东非的拙劣抄袭。”

    这么说也不是完全没有根据,就比如苏联的五年工业发展计划,基本上在全世界的认知里,这种工业发展制度,就是抄袭东非。

    当然,东非的五年计划,工业领域的色彩,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浓厚,而是更倾向于各个经济领域,包括金融,科技,农业,服务业等等。

    金融这方面,苏联基本上没有,科技方面,苏联属于后发国家,自主研发能力并不强,甚至要出动契卡组织,盗取别国的技术。

    当然,这种事东非也没少干,尤其是上个世纪末到本世纪初,东非科教产业比德国,美国相差甚远的时候,东非的国家安全部门有时也会客串“技术偷盗者”。

    农业方面就比较特殊了,苏联在农业方面其实投入不小,但是最终能取得效果,那就并不是很理想了。

    总而言之,当下苏联五年计划的重点基本放在工业领域,尤其是重工业层面,连轻工业都没有发展起来,所以苏联和其他工业大国的差距还十分显著。

    即便如此,1931年苏联的工业,总量也已经能排到欧洲第二位,仅次于德国。

    不过,这个排名终究是有一些水分,因为这个时候,其他欧洲国家基本上都在经济危机中苦苦挣扎,大量企业破产,工厂停产,工人失业。

    因此,其他国家的工业活动在大幅度衰减,但是,这并不意味他们的工业实力就比苏联差太多。

    男人听完妻子的话后,无奈说道:“不知不觉,来到东非已经将近十年,可是我们的复国大业却看不到一丝希望,而且,其他各国都扶持了别的势力,即便未来苏联真的垮台,我们真的能重新罗曼诺夫王朝的荣光吗……”

    说话的人正是“沙皇”阿列克谢,此时,相对于刚刚来到东非时的懵懂无知,如今的阿列克谢无疑成熟了许多。

    并且,他的两个姐姐已经嫁人,而阿列克谢本人也在东非成家立业,虽然身份高贵,可落毛的凤凰不如鸡,最终阿列克谢选择和流亡到东非的原沙俄贵族小姐结婚。

    他的姐姐们倒是没有选择和沙俄贵族联姻,而是选择和东非人组建家庭,并且在阿列克谢成年后,基本不再参与政事,或者说她们的心气早就被磨平了。

    只有阿列克谢这个“沙皇”还在坚持复国大业,毕竟这是他逃避不了的责任。

    阿列克谢在东非的生活时间已经超过十年,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