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销毁农产品(3 / 5)

加入书签

表现出对苏联的极端反感和厌恶,但事实上这个世界看起来最反苏的国家,东非,英国和美国,却事实上也是和苏联最眉来眼去的三个国家。

    反倒是德国,奥匈帝国还有日本,不怎么和苏联打嘴仗,但却是最坚定的反苏分子。

    ……

    北方牧场。

    从上个世纪开始,处于索马里和东非高原之间的干旱草原地带,就已经成为了东非全国最主要的大牧场之一,塔纳河沿岸,一直到下游的三角洲地带,水草丰茂,驯养着大批牛羊和马匹。

    进入20世纪以后,随着东非版图的扩张,其他大牧场的崛起,对当地的产业形成了巨大冲击,同时,随着东非由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进口乳畜产品,在东非国内市场的份额也在不断加大。

    比如阿根廷,巴拉圭等南美国家的牛肉,皮革和奶制品,随着和东非贸易的扩大,进入东非市场,这些优质畜牧业产区,本身产量就大,畜牧业产品质量更是东非本国大部分牧区难以比拟的,因此在国内外市场的激烈竞争下,北方牧场的风光已然不再。

    同时,因为环境问题,北方牧场的气候也在大幅度恶化,北方的沙漠,因为过度放牧导致的草场退化,而不断南下,侵蚀,这让本就不景气的北方牧场,更是雪上加霜。

    而1929年末,东非政府正式决定以保护环境,治理沙漠,恢复生态等理由,整顿和治理这处为东非早期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大牧场,东非政府环境调查组正式入驻加里萨市。

    加里萨市,位于塔纳河上游的河畔,是区域内最大的城市,也是重要的农牧产品集散地。

    和下游不同,塔纳河上游基本处在沙漠之中,塔纳河就像一条绿色长城,点缀在黄沙之中,而加里萨市除了挨着塔纳河的一侧,三面皆被黄沙包围,该市的支柱产业,就是畜牧业,基本围绕塔纳河两岸展开。

    在加里萨市政府办公室里。

    调查组组长杨帆对市政府的主要官员们说道。

    “科尔市长,如今加里萨市的环境问题,显然已经对区域生态造成了严重影响,这几天,我们沿着塔纳河,看到了诸多让人触目惊心的情况。”

    “大量的植被和草场被破坏,河岸边裸露着大量沙地,那些细碎的砂石,被河水侵蚀吞没,整条河道因此变成黄色,带着大量泥沙顺河而下,二十年前,塔纳河两岸的生态远远没有今天这样糟糕。”

    “如果继续过度放牧,并且毫无节制的开拓牧场和农田,那塔纳河很有可能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同时,因为泥沙问题,也给下游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所以,加里萨市必须立刻付出行动,停止对塔纳河两岸的破坏性开发,恢复当地生态,减少牲畜数量,缩减牧场数量和面积,同时大量造林植草,恢复河流两岸的生态……”

   &nbs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