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钢铁(2 / 3)
动力领域的应用来实现对英国赶超。
至于其他层面,东非在船舶工业反而具有一定优势,就比如材料,通信等。
在材料上,造船业和钢铁产量关系密切,材料变更是推动世界各国海洋实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就比如曾经的美国,凭借美洲大陆丰富的森林资源,一度超过英国,成为风帆时代造船业第一强国。
而随着钢铁在造船业上的应用,英国很快就重新夺回了世界第一的宝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为英国世界霸权续了命。
截止到目前,造船业几乎和钢铁产业挂钩,造船业是钢铁消耗大户,所以钢铁产业发展对造船业有着巨大影响,钢铁产业生产成本越低,造船业生产成本也会相对减少。
在二五计划期间,东非钢铁产量已经突破一千万吨,和德国相当,而三五计划期间,东非制定的钢铁产业生产计划是在1915年之前至少达到两千万吨。
这个目标对于已经有了比较丰富经验的东非政府而言,并不难达到,乐观估计,东非钢铁产量在1915年至少能达到两千三百万吨。
而钢铁产量极速增加的背景是当下东非工业的高速发展,东非在上个世纪培植的新兴产业已经开始发力,加上一五计划和二五计划期间,东非工业规模跨越式发展,东非对钢铁的需求日益旺盛。
抛开工业发展因素,东非人口依旧处在高速增长阶段,人口增长本身就能带来大量消费市场。
而且进入三五计划期间,东非大型工程建设依旧维持在较高水平,诸如东非全国运河计划等大型工程,以及城市发展建设,铁路,公路等交通建设都对钢铁产业具有极大促进作用。
在三五计划期间,东非钢铁产量的目标是彻底超过德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钢铁生产国,这和东非当前,人口,工业规模,经济形势是适配的。
同时,东非在特种钢铁产量上发展更为突出,军工制造业,汽车产业,造船业等等都对钢铁等原材料提出了更高要求。
事实上,如今东非钢铁产业发展不管规模还是质量都已经达到世界顶级强国行列,作为19世纪和20世纪初的重要工业发展指标。
钢铁产量能很大程度上反映一个国家的工业水平,而在钢铁生产上,东非不管总量还是人均都达到工业强国标准。
目标东非工业的整体参考对象,主要就是美国和德国,其中美国对东非最具参考意义,包括钢铁产量,铁路,造船业等诸多领域,东非政府都会将美国工业生产数据作为重要指标。
当然,东非工业短板也就是轻工业层面和其他工业国差距依旧显著,主要体现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处于劣势,这也是三五计划尤其强调轻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如果东非补齐轻工业短板后,东非工业可以说已经完善,和美国等工业国家的差距将体现在金融业,服务业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