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定位不同(2 / 3)
业也不完全是从经济角度考量问题,更多是从军队需求和政治上考虑。
毕竟东非海军可以对奥地利提要求,就同样可以对法国和英国的造船厂提要求,完全可以让他们按照东非标准来造舰。
这个时代最有性价比的船只尤其是军舰经销商,那肯定首选英国,质量上绝对没的说,而且军工产品不是说对付着能用就行的。
但是从个人情感上来说,恩斯特感觉如果让英国人赚走这笔钱,那比杀了自己还难受,在反英,坑美,抗日这三件事上恩斯特是最积极的
所以接下来经济危机,恩斯特当然希望英国遭受的损失越大越好,自己要是送去订单,那不是资敌么!
至于法国,法国和英国一样,对东非的威胁都不小,两家都是非洲大陆上的顶级玩家,和东非王国天生八字不合。
再者说,自家又不是没有货,钱没必要让外国人赚了,这个自家指的就是整个德意志文化圈。
其中奥匈帝国就是恩斯特最信赖的合作伙伴,奥匈帝国的特点就是强而不强,工业,经济,外交,军事等一系列领域在世界上都属于顶尖的,就是使不上全部实力。
从海军方面来说,虽然奥匈帝国海军不受重视,但是其实力可不算差,最近两场世界级海上大战,奥匈帝国海军都表现出色。
奥地利的船舶制造业发展,虽然黑兴根财团出了大力,但是没有黑兴根财团出力,现在的奥地利船舶制造业也是世界顶级的,这一点德国目前都比不上。
而奥匈帝国海军缺乏的是试错成本太,海军想要进步,就必须付出试错成本,像英国海军那种经费充裕的大户,就算走错道路后,及时掉头,奥匈帝国海军就不行。
这个试错成本,恩斯特愿意替奥匈帝国分担一部分,因为奥匈帝国造船业强,就等于东非造船业强,黑兴根远洋贸易公司的四家船厂,就有两家在奥匈帝国境内。
而且和这奥匈帝国种国家合作,恩斯特一百颗心脏可以放二百颗进肚子里,不要说两家关系亲密无间,就是奥匈帝国想干预东非发展,也有心无力。
而德国就差点意思,虽然两家都是霍亨索伦家族,可国家利益上有一些冲突,威廉一世和俾斯麦在位还好,更加注重国际关系合作。
纵观前世一战前德国,在整个国家利益集团的驱使下,最终还是走上了殖民非洲的道路,最终在英法的围堵下只能使用武力打破整个世界的秩序。
而现在东非独占小三分之一个非洲,真搞不好德国境内有心之人对东非有不轨之心,这是国家利益层面的威胁。
毕竟德国工商业也需要市场,需要原材料产地,这不是威廉一世和俾斯麦可以压下去的,德国左面是法国,右面是沙俄,都不是好惹的对象,腾挪空间不大,奥匈帝国就强一些,巴尔干半岛这块烧嘴的肥肉就在一旁,而取得巴尔干半岛后就真有极大可能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