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双总部(2 / 5)

加入书签

    所以,对于德语这个重要的德意志民族标识,波因茨豪森认为,理所应当的应该由德国来主导。

    自然而然的,对德语国家组织的主导权,波因茨豪森显然不会轻易放弃,他说道:“但是,欧洲的德语国家显然也不能忽视,我们不可能把这些国家拒之门外。”

    “而他们想加入组织,并且办理相关业务,在德国显然比漂洋过海到东非要便利。”

    “弗里德里希殿下,你不能否认欧洲是德语国家最密集地区的这个现实问题,即便除了德国和奥匈帝国以外,其他德语国家规模很小,但是他们作为单独的政治实体,显然能够帮助德语更好的在世界传播。”

    这也是事实,毕竟再弱小的国家,既然它成为了国际公认的独立主权政治实体,自然就绕不开外交和文化交流等活动,而这些活动的开展,显然对于本国语言传播是有益的。

    波因茨豪森接着说道:“而且,德国作为整个德语国家集团里最发达的地区,理所应当的应该发挥主导性作用。”

    关于波因茨豪森将德国说成德语国家集团里最发达的国家这一点,弗里德里希没有反驳,因为,就目前的情况来说,确实如此。

    虽然东非的很多数据都要超过德国,但是这主要靠的是东非的体量支撑,就比如粮食产量,德国显然不可能和东非这种面积的国家对比。

    当然,德国的土地面积虽然小,但是粮食总产量从世界范围来看,也不算低,毕竟养活着德国六千多万的人口,而在20世纪初,人口超过五千万的国家都屈指可数,所以德国是毫无疑问的人口大国。

    而德国体量虽然和东非差距较大,但经济质量和建设水平,暂时都依旧领先于东非,毕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导者之一,底蕴不是东非短时间就可以追赶的。

    如今,德国工业在机床,化工,纺织,医药,机械制造等领域,依旧有着较大优势,且城市化水平远超过东非。

    弗里德里希皇储说道:“德国确实是如今世界最发达的国家,不过我们东非也并不差多少,从经济总量,工业规模,科学技术等方面,和德国各有所长。”

    “相比波因茨豪森大使,你自己就在东非生活过很长时间,也看到了如今东非发展的突飞猛进,所以就发展的角度来说,我们东非同样能够展示德意志民族的优越性。”

    当然,弗里德里希这里的优越性,更多是文明层面,而非种族层面,对于东非这种多移民国家,本身就不可能用种族优越性来叙事。

    而毫无疑问文明叙事对于德语在全世界的传播更加有利,毕竟德语国家组织的德语推广工作,本来就是向那些非德语国家开展的。

    而这些非德语国家,他们的居民,毫无疑问和德意志民族扯不上关系,如果按照种族优越性来推广德语,那完全是自毁长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