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积极外交政策(2 / 3)

加入书签

格监控起来,如果坐实和日本有牵连的,要严格打击,防止日本通过各种形式对淮海经济区渗透。”

    常年和日本打交道,使得东非情报机关获得了很多实战经验,而越是和日本交手,东非安全部门也越了解日本的手段。

    这一点在日俄战争中就已经得到一些体现,日本在情报工作上是远强于俄国的,通过商业人员,各种形式的社团,外交人员,日本在东北亚地区编织了一张有效的情报网络,这为战胜俄国奠定了信息基础,所以东非在淮海经济区自然也要防范日本这么做。

    而且东非不比俄国,俄国在远东帝国军事实力强大,即便退回到北方还有机会卷土重来,而东非的淮海经济区只能算半经济殖民地。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东非作为半工业国家,对远东帝国的贸易先天处在优势地位,只要双方发生贸易,那肯定是东非占便宜,而且远东帝国想要发展,也无法脱离这种贸易形式。

    而半经济殖民地也使得东非对淮海经济区的控制相当薄弱,这也使得东非只能通过加强对当地势力的合作来保证东非的潜在势力范围。

    而这种当地势力,有很大的主动权,比如他们可以绕开转身和英国以及日本资本合作,从而换取更大的利益,而对于这种不开眼的势力,自然是东非严厉打击的目标,尤其是和日本有接触的势力,都是东非严格监视的对象。

    “同时,根据中央政府的命令,只要远东帝国上层合法政府依旧存在,我们的人就不要插手远东帝国内部权力之争。”阿贝茨警告道。

    就算清政府完蛋了,北方也不会像南方那样四分五裂成若干地方政治派别,毕竟大概率北洋政府会接管国家政权,哪怕只是名义上的,东非的态度就是中立。

    1908年对于东非而言显然是多事之秋,一方面随着日俄战争结束,世界各国,尤其是英国的注意力开始转向其他区域,这其中自然包括东非在内,任何能够将东非拆解的机会,英国都不可能放过。

    另一方面则是随着东非工业化发展,对海外市场的需求也越来越多,这使得东非必须开始重新捡起更加主动的对外政策,为东非工业出口铺平道路。

    这种情况下,东非主要聚焦于中,东欧,中东和中亚,远东三個主要市场,同时大力开发南美市场,至于西非的欧洲各国势力太多,暂时并不在东非考虑范围之内。

    所以在1908年,东非的外交政策明显转入主动,在多个热点地区加大自身影响,巩固自身的基本盘。

    在全球市场中,中东欧和远东市场对于东非最为重要,所以不容有失,而中东和中亚,南美两个市场正处于开发阶段,也是东非扩大自身贸易范围的一种体现。

    直观表现就在于东非工业品出口量加大,并且围绕东非为核心,在全球市场内部攻城掠地,进一步加剧了世界各国经济的竞争压力。

    与此同时,东非的外交活动也越发频繁,尤其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