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潜在危机(2 / 5)

加入书签

多,东非正是抓住这个机遇期迅速崛起的。

    至于远东帝国为什么没有利用好这个机遇期,原因则比较复杂,在恩斯特看来,还是因为船大难掉头,其他不说,就是思想上的转变远东帝国就比这个时代的所谓后发国家落后许多。

    实际上,远东帝国的效率向来并不低,只不过过去远东帝国的思想体系主要为农业社会服务,而18世纪中期以后,随着英国完成工业化,世界已经进入了工业的时代。

    但是,前世当远东帝国完成整体思维转变后,新的国际秩序已经重新建立,它已经错过了上一轮的时代红利。

    假设未来东非重塑国际体系的话,势必也会随手关上车门,堵死绝大部分国家的晋升通道,前世的美国就是如此,在美国构建的国际体系中,世界各国可以分为三大类,也就是消费国,生产国和资源国。

    只不过,这套体系下出现了远东帝国这个异类,靠着强大的体量和制度优势,集齐了几乎全世界大部分生产活动,从而有了摆脱美国钳制的潜力。

    当然,关于国际分工这个问题,并不是如今东非这个重要的世界大国所能决定的,就是世界霸主英国也无法做到这一点。

    恩斯特更主要的强调后者,也就是关于企业和工人的问题。

    他说道:“世界经济的频繁动荡下,我们东非也不可能完全独善其身,所以,帝国更要居安思危,牢固本国的经济根基。”

    “而其中一个关键环节,就在于社会财富的分配问题,所以,在六五规划期间,继续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对于我们来说十分重要。”

    “尤其是在国际工党活动日益猖獗的现在,我们如果不处理好这个问题,那沙俄就是帝国的前车之鉴。”

    “同时,做到这一点,也有利于帝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增强帝国应对经济危机的能力,进而避免政治上的危机。”

    “而具体做法,则在于在不影响经济运作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维护劳工权益,比如强制地方最低工资标准,规范劳动时间和强度,加强劳工福利待遇,设立各种劳工保险等等。”

    “这都需要我们接下来进行重点探索,毕竟,如果我们不主动去做这些事,那工党肯定愿意帮我们做,而且还会把我们一脚踢开,挂在路灯上。”

    外忧内患下,才能更好的鞭策东非的官僚们,所以,苏联这个国家存在的意义也在于此,只要它矗立在那里,对于世界其他国家政府就是一种鞭策。

    恩斯特接着说道:“同时,这也是为了更好的刺激国内的消费,只有民众手里有了钱,他们才有意愿购买更多的商品,从而促进经济的循环。”

    “在如今这个关税壁垒问题日益严重的时代,我们必须不断巩固帝国的经济护城河,更加完善国内的大循环。”

    “甚至在情况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