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毅力号战列舰(2 / 3)

加入书签

是你们海军部门的过错,说到底都是钱闹的,在此前我们东非海军不也是如此,上面不拨款,别说毅力号,就是维持原本海军规模都困难。”

    布鲁斯的安慰没有起到什么效果,他如此说,反而更加激发了埃里希的愤怒:“都是匈牙利那群家伙拖后腿,如果不是匈牙利议会不同意增加海军军事预算,帝国海军早就走出亚得里亚海了,现在却被英,法死死压制。”

    前世奥匈帝国海军主要应对的敌人是统一后的意大利,统一的意大利天然是欧洲的海军强国,至少压制奥匈帝国这个陆权国家是没有问题的。

    而本时空,意大利只剩下半个,自然无力参与海军竞赛,也无法和前世一样对奥匈帝国造成威胁,这对于奥匈帝国显然是好消息。

    但是没有了意大利这个威胁,反而使得奥匈帝国海军发展受到了匈牙利方面更强的压制,所以奥匈帝国海军自然难以发展起来,和之前的东非海军一样坐冷板凳。

    至于地中海的英,法海军,本来就两国就属于海军强国,奥匈帝国面对这种竞争对手完全没有任何“信心”,如果是意大利这种势均力敌的对手,或许奥匈帝国海军还不至于如此颓废。

    这也很好理解,意大利统一后绝对是奥匈帝国的敌人,而英,法在历史上和奥匈帝国的关系说句“狼狈为奸”也不为过,虽然也有竞争,但合作也不少,而且距离远的原因,奥匈帝国和两国关系也不像德国那样僵硬。

    布鲁斯:“奥匈帝国是欧洲重要的力量主导者之一,贵国海军在发展上确实有些跟不上现在海军竞赛的进度。”

    在九十年代,东非海军看似和奥匈帝国海军一样,坐着冷板凳,实际上两国海军发展的内核完全不一样。

    东非只是明面上海军不再大规模扩张,但是却大力支持本国船舶制造业和军工造船业发展,而东非海军规模扩张上进度缓慢,但是海军舰艇却顺利完成了替换,所以东非海军一直都处在发展之中,而奥匈帝国海军才是真正的停滞不前。

    尤其是造船业领域,东非在九十年代对本国造船业进行“国产化”整合,这使得东非船舶制造业国产化率达到了百分之七十一样,军工造船业更是实现完全国产化。

    反观奥匈帝国的军工造船业,虽然奥匈帝国也有能力制造前无畏舰,但是很多关键装备都需要从英国或者等国等国家进口,如果是和平时期自然没有太大问题,但是如果像前世一战时,奥匈帝国和德国的对外贸易被协约国切断,这对于奥匈帝国的船舶制造业绝对是巨大打击。

    当然,奥匈帝国船舶制造业的发展情况和奥匈帝国自身国情息息相关,虽然是世界有数的强国,但奥匈帝国向来不是传统意义的海军强国,至少在国家发展上更侧重陆军。

    同时奥匈帝国作为欧洲的工业强国之一,实际上和东非一样只是半工业化国家,其国土面积在欧洲看来比较广阔,但是资源情况实际上未必比德国强到哪去。

    就拿奥匈帝国的工业来说,集中分布在波西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