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贝尼托的隐忍(3 / 5)

加入书签

    在欧洲找不到比意大利粮食问题更严重的国家,而且反观意大利的邻居们,除了不成气候的瑞士以外,法国和奥匈帝国各个都是欧洲乃至世界的主要粮食生产大国。

    尤其是那不勒斯和教宗国,过去长期作为奥匈帝国的附庸,从奥匈帝国进口粮食是应对他们迅速增长人口的主要办法之一,若非如此,他们的政权早就崩溃了。

    现在贝尼托统一意大利,这也就得罪了奥匈帝国,同时也意味着粮食问题上可能会受到奥匈帝国的干扰。

    之所以说是可能,那是因为奥匈帝国也未必会采用这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做法,毕竟意大利的备用选项还有很多,不说美国,东非,阿根廷这些粮食生产过剩的国家,光是法国邻居就能满足他们的需要。

    但是,对于贝尼托这种想要带领意大利成为世界大国的野心家来说,粮食问题如果受制于人,这是贝尼托不能接受的,哪怕是从其他国家进口同样如此。

    在本土粮食能够实现自给自足以前,贝尼托只能积极和其他产粮国下单,进而摆脱意大利对奥匈帝国粮食进口上的依赖。

    毕竟,在他看来,现在奥匈帝国就是意大利的敌人,所以,从奥匈帝国进口粮食,那就是资敌行为,他宁可让其他国家赚这个钱,也不想让奥匈帝国占这个便宜。

    “进口粮食不是长久之计,想要成为独立的大国,意大利就必须建设自己的高效农业和稳定的粮食生产基地。”

    “所以,我认为我们应该以国家的力量,推动大规模开荒,比如在本土对于那些有开发条件的丘陵地区,建设梯田,同时建设大型水利项目,从而将本土的粮食产量提升上去。”

    “同时,我们应该学习德国和东非两个国家,对于农药化肥的使用,鼓励农业技术的发展,提高单位产量的提升。”

    “除了本土方面的农业建设以外,殖民地的农业开发,也应该大规模铺开,尤其是对红海殖民地西部的耕地开发,可以大大缓解我们的粮食供应压力。”

    贝尼托的这些农业政策,其实没有太大创新,不过却未必没有效果,毕竟之前的意大利因为分裂的原因,所以很难支撑一些大型农业工程的建设,但是统一之后情况却发生了变化。

    最典型的就是水利建设上,很多水利项目,尤其是调水项目和水库建设,过去因为分裂的原因,是难以统筹协调的,现在在一个政府领导下,就有了基础条件。

    就比如一条河流如果经过教宗国和意大利王国,过去两国势必会对水资源的占比和划分有所冲突,现在既然是一个国家了,沿岸居民用水问题,就有了谈判空间。

    对于贝尼托关于农业方面的重视,他的下属也是支持的,毕竟农业一直都是意大利这几十年来,迫切需要应对的问题,而且直接关系到意大利的统治基础,意大利人的地矛盾十分突出,而因此延伸出的各种政治问题也比欧洲其他国家严重的多。

&nb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