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汽车之都(2 / 3)

加入书签

法穿过仅仅几十公里的路程。

    好在东非汽车产业是比较收敛的,如果真和国际市场对接,那对于其他国家的汽车产业绝对是一场灾难。

    相对于欧美外交人员,远东帝国等落后国家外交人员自然没有这样的“歧视”滤镜,即便东非工业化程度依旧偏低,但放眼全世界,也是仅次于英,美,德的顶尖工业强国,就目前而言,法国工业对上东非都已经没有太大优势。

    法国就相当于东非工业发达的中,东部,但是东非国土面积大,很多区域发展程度并不高,这拖累了东非工业化程度,而不是说法国工业比东非强。

    如果刨除人均概念,东非工业不管规模还是质量,都已经超过了法国,和英国差距也不算大,当然,在轻工业方面,东非和两国相比另说。

    而东非工业之所以能迅速崛起,实际上和第二次工业革命这个风口有着巨大关系,东非和德国,美国一样,是二次工业革命中的佼佼者。

    只不过德国和美国早在第一次工业时期就打好了底子,这也是东非在传统工业类型难以和德国,美国竞争的主要原因。

    实际上日本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受益者,只不过目前日本工业在其他工业国看来还远远达不到让人“惊叹”的程度。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格局的冲击力是相当强的,德国和美国实现了对英国和法国两个老牌强国的超越,日本也在远东地区迅速崛起,同时创造了东非这个“非洲怪物”。

    后发国家只要把握住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机会,基本上都实现了自身实力的跨越式增长,反之,则继续在列强国家面前缓慢的匍匐前行。

    东非从殖民时代到目前阶段,正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息息相关,第二次工业革命发源于上世纪七十年代,而彼时东非已经完成了初步殖民地建设活动,拥有了一定的经济规模和体量。

    而七十年代又正好是东非借助欧美经济危机,大规模引入工业的重要机遇期,彼时东非虽然因为人才限制工业建设比较困难,但是凭借德意志地区外溢的教育资源,也就是人均小学教育学历,东非工业还是完成了框架的搭建工作,在八,九十年代就是对这个框架进行不断完善。

    同时,东非本土教育不断发展,最终在九十年代末,东非在科研和人才领域终于结出硕果。

    在这个基础上,东非一五计划顺利实行,东非工业产能加速扩张,使得现在东非正式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引领国之一。

    在一五计划结束的同时,东非在人才,工业,科研,市场等重要领域,已经彻底形成了国内大循环,就算彼时其他国家对东非实行制裁或者封锁,也不可能在阻挡东非崛起的脚步。

    而东非通过几十年的努力,将东非变成一个半工业强国,虽然成绩受到欧美社会的质疑,却足以令欧美之外的国家羡慕嫉妒了。

    远东帝国大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