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 恩科考试(一)(2 / 2)
,商议着考生入场的事宜。
“时辰已到,传陛下旨意,考生按名册顺序,依次入场!”李纲高声喊道,声音透过雨幕,传遍了整个贡院。
随着他的话音落下,贡院大门缓缓打开。
考生们按照名册顺序,依次走进贡院。
他们手中拿着笔墨纸砚,有的小心翼翼地护着,生怕被雨水打湿;
有的则神色紧张,眼神中充满了忐忑与期待。
考生们经过严格的检查,确认没有携带作弊物品后,便依次进入考棚。
考棚内空间狭小,仅能容纳一人坐下,却十分整洁。
考生们纷纷坐下,目光紧张地望向正厅方向,等待着考试题目公布。
半个时辰后,所有考生皆已入场完毕。
贡院内鸦雀无声,只剩下外面的雨声与考生们略显急促的呼吸声。
李纲与蔡京再次走到正厅中央的大案前。
李纲拿起锦盒,转过身,面向考生们所在的方向,高声道:“诸位考生,此次恩科考试题目,由陛下亲自拟定,密封于此锦盒之中。
此刻,当着诸位的面,我与蔡大人一同开启,以昭公平公正!”
说完,他与蔡京一同伸手,揭开了锦盒上的封条,打开了锦盒。
锦盒之内,放着一叠厚厚的宣纸,上面用朱笔写着密密麻麻的题目。
李纲与蔡京拿起题目,仔细阅读起来。
起初,两人脸上还带着平静的神色,但随着阅读的深入,他们的神色渐渐变得惊讶起来,眼中充满了难以置信。
一旁的宗泽、种师道、赵颢三人见状,心中好奇,也凑上前来,一同阅读题目。
片刻之后,五人皆已看完题目,脸上的神色各异,却都带着深深的震撼。
李纲放下手中的题目,心中豁然开朗。
他终于明白,陛下为何要如此仓促地举行此次恩科,为何要亲自拟定题目,为何要跳过省试,将解试改在京城举行。
以往的科举考试,分为三级,解试、省试、殿试,层层选拔,看似严谨,却也存在着诸多弊端。
解试,又称州试,是科举考试的第一级。
通常在各州府举行,由各州府的长官主持。考试时间一般在秋季,故又称“秋闱”。考生需在本州府报名,经过初步筛选后,才能参加解试。
考试内容主要包括经义、诗赋、策论等。
通过解试的考生,称为“举人”,获得参加省试的资格。
解试的作用,是为朝廷选拔出具有一定文化素养的人才,为后续的考试打下基础。
省试,是科举考试的第二级,在京城举行,由礼部主持,故又称“礼闱”。
考试时间一般在春季,故又称“春闱”。
参加省试的考生,皆是通过解试的举人。
考试内容与解试类似,但难度更大,要求更高。
通过省试的考生,称为“贡士”,获得参加殿试的资格。
省试的作用,是进一步筛选人才,确保进入殿试的考生具有较高的学识和能力。
殿试,是科举考试的最高级,由皇帝亲自主持,在皇宫内举行。
参加殿试的考生,皆是通过省试的贡士。
考试内容主要是策论,要求考生针对国家大事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对策。
殿试结束后,皇帝根据考生的表现,确定名次,分为一甲、二甲、三甲。
一甲三名,分别为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
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
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
殿试的作用,是为朝廷选拔出最顶尖的人才,直接授予官职,为国家效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