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6、第 246 章(5 / 6)

加入书签

    “我在每一个不肯闭眼的人心里。”

    风起,井边落叶纷飞。

    赐丹缓缓合掌,将那朵金粉藤花投入井中。花瓣浮于水面,一圈涟漪荡开,光芒一闪,随即湮灭。

    她转身离去,步伐坚定。

    数日后,一道奏疏呈上御前,署名为“昭梦夫人赐丹”。文中建议在全国设立“梦塾”,专收八岁以下儿童,教授基础识梦课程,内容包括辨别现实痕迹、记录梦境逻辑、识别情绪陷阱等。同时提议赦免所有曾受“清梦汁”影响之人,不予追究过往言行,唯需接受为期一年的“清醒辅导”。

    皇帝览毕,沉吟许久,最终朱批:“准。另赐黄金千两,用于编纂《幼童识梦启蒙图册》。”

    消息传出,民间哗然。有人欢呼,有人怒斥“妖言惑众”,更有地方官员联名上书,称此举将导致“民心浮动,夜不安寐”。

    但赐丹毫不动摇。

    她在觉府门前立下新规:凡年满十六岁者,若愿加入察梦司,须先通过“三日无药考验”??即连续三日不饮任何助眠药物,完整记录每晚梦境,并能准确指出至少一处违理之处,方可入门。

    第一年,报名者三千,过关者仅四十七人。

    第五年,报名者逾万,过关者近千。

    第十年,全国已有二百三十八所“梦塾”建成,觉醒儿童比例逐年上升,民间自发组织“醒者会”多达百余个。

    而那口古井,多年后被人填平建房,无人知晓其来历。唯有当地老人传说:每逢雪夜,屋内墙上会浮现淡淡藤影,若有孩童在此入睡,次日必能说出昨夜梦中何处不真。

    至于赐丹,《醒者录》最终停留在第两千零一人,空白页始终未填。

    她晚年隐居长城脚下,每日清晨都会登上烽火台,看第一缕阳光刺破云层。有人问她是否还在等谁,她只是笑笑,指向远方雪山。

    “你看,”她说,“那边的光,一直在动。”

    据说她去世那日,天空降下罕见的金色雪花,落在觉府碑前,聚成一行小字:

    **“觉者已逝,觉意长存。”**

    当日午夜,全国三百名曾受“接忆术”之人同时梦到同一场景:荒原之上,一男一女并肩而立,身后是燃烧的城池与盛开的藤花。男子转身对她微笑,说了一句只有她听得见的话。

    第二天,所有人在《醒者录》副本的末尾,自发添上两个名字。

    第一个,是程曦。

    第二个,是赐丹。

    而在遥远的西域沙漠深处,一支驼队偶遇一名白衣少年。他坐在沙丘顶端,脚边放着半块玉佩,正对着星空画画。画上是一座井,井口开着一朵花,花心藏着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