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踏破铁鞋无觅处,柳暗花明又一村!【求月票】(2 / 5)
,这些区域的监控视频上传成功率低于37%,而同期周边县市平均为98.6%。
“技术性失明。”他喃喃道。这不是偶然故障,而是精心设计的信息黑洞。
凌晨两点,他订了最早一班飞往昆明的航班。临行前给阿依古丽发了条消息:“帮我联系和田小学的心理老师,我想在下次课上加一节‘如何保护说真话的孩子’。”
飞机穿越云层时,阳光刺破舷窗洒进来。邻座是个穿校服的小女孩,戴着耳机听录音笔里的声音。他无意间瞥见她笔记本上写着:“老师说不能告密,可妈妈说如果我不说,弟弟会一直被打……”
他心头一震,轻声问:“你在录什么?”
女孩吓了一跳,下意识捂住录音笔,眼神警惕。但看清他是电视上见过的脸后,迟疑了一下,低声说:“是我爸打我妈的声音。警察来过一次,说没伤痕不算家暴。可每天晚上都这样……我怕哪天他们真的死了,就没人知道发生了什么。”
陈小满从包里取出一支银色U盘??那是“青少年表达护航计划”定制的加密存储设备,内置语音自动脱敏与区块链存证功能。“把这个给你。以后每次录完,插进学校电脑就能自动上传到安全服务器,全程不留痕迹,也不会暴露你。”
女孩睁大眼睛:“真的?可老师说……说了也没用。”
“以前可能没用。”他望着机翼下的山河,“但现在,每一句话都会留下脚印。哪怕现在没人回应,十年后也会有人循着它找回来。”
抵达昆明后,他直奔省教育厅信访大厅。接待他的是一位年轻女干部,看到他的名字竟有些激动:“您就是陈老师?我们去年培训时学过您的案例!可这件事……”她压低声音,“涉及地方交通系统的利益链,上面打了招呼要‘稳妥处理’。”
“那就别走上面。”陈小满打开平板,展示那份由AI生成的《异常工单行为分析报告》,“我们直接启动‘公众协同调查’模式,把部分非敏感信息开放给媒体和公益组织,形成外部压力。”
三天后,《南方观察》刊发深度报道《沉默的校车》,配图是一张拼接照片:左边是笑容灿烂的学生背着书包上车,右边是同一辆车内部拥挤不堪的画面,十二个孩子挤在八人座位上,有个小女孩的脚悬在车门外。
舆论迅速发酵。微博话题#谁来接孩子放学#登上热搜榜首。有网友贴出当地交警执法记录仪片段:一名醉酒司机被拦下后,竟笑着递烟给执法人员:“没事哥,都是自己人。”而随车教师低头不语。
第四天清晨,陈小满接到一个陌生号码来电。是个沙哑的男声:“你是陈小满?我是那个司机。我不想再干了……可我老婆病着,孩子上学,他们拿住了我的命。”
“那你现在打电话,就是在挣脱。”他说,“记住,举报不是背叛,是自救。”
当天中午,省公安厅宣布成立专案组,对涉事运输公司展开彻查。五名官员停职,两名校长被免职,全省启动校车安全专项整治。更重要的是,教育部连夜修订《校园安全管理条例》,新增一条:“任何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