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评估结束(1 / 3)

加入书签

    阮东晴向自己提出“是否有愧疚感”和“是否觉得不该活下来”这类尖锐的问题,季林可以理解。

    这是在筛查他经历创伤后的心理状态,也是科学评估需求的必要环节之一。

    房间中静了许久,久到能听见窗外走廊隐约的脚步声。

    季林这才缓缓开口,语气淡得几乎不近人情:

    “我没有愧疚感。”

    阮东晴神色未变,指尖落在键盘上,清脆的敲击声在安静的评估室里格外清晰。

    屏幕上很快跳出两行记录:

    1.患者暂未产生创伤后应激认知偏差。

    2.未在潜意识将他人伤亡归因为自身存活,进而产生自我否定。

    敲完最后一个字,她收回双手,身体微微前倾,目光温和无半分压迫感。

    阮东晴开始顺着季林的坦诚,继续往下延伸话题:

    “如果我是牺牲人员的家属或好友,大概率会因为你的这份诚实而愤怒。”

    这种愤怒大概是揪着季林的衣襟质问:他们再怎么说也是为了保护你和月见千代而死,你凭什么不愧疚?怎么能不愧疚?

    可他们都清楚,这份愤怒只是情绪失控下的无理宣泄。

    季林可以将话说的很好听。

    将自己包装成无辜受害者,让所有人都认为他可怜、年纪轻轻就背负上数条人命。

    这样就没人会怪他,虽然被袭击本来就不是他的错。

    但季林没这么干。

    哪怕因为这种近乎冷漠的态度,管理局中已经有人对他颇有微词。

    “我理解。”他顿了顿,喉结轻轻滚动了一下,补充道:“对于他们的遭遇,我表示痛惜。”

    季林将指尖抵在微凉的杯壁上,感受温热的液体透过玻璃漫过指腹。

    语调却依旧平静,没有半分多余的波澜:

    “痛惜是对逝者的尊重,但愧疚不一样。”

    “我没有主动选择让他人牺牲、自己存活,也没有因自身失误导致悲剧扩大。”

    他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愧疚需要建立在‘个人行为与结果存在直接因果’的基础上,而我当时没有能力改变任何事。”

    阮东晴缓缓颔首,眼底掠过一丝极淡的赞许,快得如同流星划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