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3章 远征(2 / 4)
说他们是来做农业科研的,特意把一楼的空房间腾出来,当作临时实验室。
双孩一进院子,就忙着搭建自己的“小实验角”
——萧汀把带来的透明软管、黏土球摆出来,开始制作“大豆根系模拟装置”
;叶澜则在院子里找了几个花盆,装上从田里取回的黑土和沙质土,准备测试涂层在不同土壤里的附着力。
“妈妈,我们先做三组实验:涂层在黑土里的附着力、在沙质土里的附着力、在混合土里的附着力。”
叶澜拿着花盆对叶之澜说,“我查资料说,黑土的有机质含量高,可能会让涂层粘得更牢,沙质土颗粒粗,说不定容易掉,我们测试一下就知道了。”
萧汀也补充:“我会用电子秤称取涂层在不同土壤里的残留量,计算附着力百分比,就像在小麦田做的那样。”
下午,团队分成两组:萧凡带着研究员去低温区的地块采集大豆幼苗样本;叶之澜则带着双孩,在民宿附近的大豆田进行土壤适配性测试。
叶澜用小铲子挖取不同类型的土壤,装在密封袋里,标注“黑土-地块1”
“沙质土-地块2”
“混合土-地块3”
;萧汀则用小刷子蘸取涂层,轻轻涂在大豆幼苗的根系上,然后把幼苗分别种进装有不同土壤的花盆里,记录“种植时间-土壤类型-涂层厚度”
。
傍晚,萧凡带着样本回来,双孩的土壤测试也有了初步结果。
“妈妈,黑土里的涂层附着力最好,24小时后残留率85;沙质土里的残留率只有65,确实容易掉。”
萧汀指着数据记录表说,“我们是不是可以在沙质土地块的涂层里,加一点黏合剂?就像之前在凝胶里加纤维素微丝一样,增加附着力。”
叶澜也跟着说:“我看农民伯伯给沙质土的庄稼浇水时,会加保水剂,黏合剂会不会也有类似的效果?”
叶之澜看着孩子们的建议,眼前一亮:“这是个好主意!
我们可以用天然的果胶作为黏合剂,它能降解,不会污染土壤,还能增加涂层在沙质土中的附着力。”
萧凡也赞同:“明天我们就测试添加o5、1、15果胶的涂层,看看哪种比例效果最好。”
第二天一早,临时实验室里热闹起来。
萧汀负责称量果胶的用量,他用小药勺一点点舀取果胶粉末,加到涂层里,边加边搅拌:“添加o5果胶的涂层,黏度好像有点低;添加1的话,黏度刚好,用刷子涂的时候不会流下来。”
叶澜则负责将不同比例的涂层涂在大豆根系上,然后种进沙质土花盆里,“我们每隔6小时观察一次,记录涂层的残留情况。”
到了下午,测试结果出来了——添加1果胶的涂层,在沙质土中的附着力提升到8o,和黑土里的涂层附着力相差不大。
“成功了!”
双孩兴奋地击掌,叶之澜也笑着说:“你们又帮我们解决了一个大问题,现在不同土壤类型的地块都能使用涂层了。”
解决了土壤适配性问题,团队开始大规模测试“大豆专用复合涂层”
。
然而,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农民在涂胶时,虽然知道要给根瘤薄涂,但把握不好“o3毫米”
的厚度,有的涂得太厚,还是会导致根瘤腐烂;有的涂得太薄,涂层容易开裂,起不到抗冻作用。
而且,大豆的细根非常脆弱,普通的刷子蘸胶时,稍不注意就会把细根折断,影响幼苗生长。
项目组的成员都皱起了眉头,老农李大叔也叹了口气:“俺们庄稼人没读过多少书,不知道o3毫米是多厚,也没见过这么娇贵的根,这可咋整?”
叶澜听到李大叔的话,拉着萧汀的手说:“我们得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