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章 科研童话(2 / 4)

加入书签

;萧汀则用小尺子每天测量,把数据记在本子上,还画出了一条小小的折线图——虽然线条歪歪扭扭,但能清楚地看到魔芋凝胶组的豆芽高度一直领先。

可到了第三周,叶澜和萧汀却有点不开心了。

那天他们像往常一样,拿着记录本来找小朋友一起讨论,却看到几个小朋友围在一起,小声地说:“他们的图太复杂了,我们看不懂。”

“他们总是说‘变量’‘规律’,我们都听不懂。”

叶澜攥着记录本的手紧了紧,眼圈有点红。

萧汀看到姐姐不开心,立刻站出来说:“我们可以教你们呀,变量就是不一样的东西,比如杯子里的水不一样。”

可小朋友们还是摇着头走开了。

回家的路上,叶澜趴在萧凡的肩膀上,小声说:“爸爸,是不是我们太奇怪了,小朋友都不想跟我们一起做实验。”

萧凡把女儿抱下来,蹲在她面前,认真地说:“不是你们奇怪,是你们的想法很特别。

就像爸爸做实验,有时候也会有别人不懂的地方,但只要耐心解释,别人就会明白。

你们想想,能不能把实验步骤变得更简单,让小朋友一看就懂呀?”

叶澜低着头想了想,突然眼睛一亮:“我可以把步骤画成漫画!

用水滴代表浇水,用小太阳代表阳光,这样小朋友就懂了。”

萧汀也跟着说:“我可以把温度做成贴纸,蓝色是冷,黄色是暖,红色是热,这样大家一看就知道温度不一样。”

接下来的两天,姐弟俩一起忙活:叶澜画了八张漫画,从“准备杯子”

到“每天记录”

,每一步都画得生动有趣;萧汀则用彩纸剪了很多小贴纸,还在上面画了小小的温度计。

再次去项目组时,叶澜把漫画贴在活动室的墙上,萧汀给每个小朋友了一张温度贴纸。

“大家看,这个杯子里是浇水,贴蓝色水滴;这个是营养液,贴绿色水滴;这个是魔芋凝胶,贴紫色水滴。”

叶澜指着漫画,一点点解释,“我们每天给杯子贴温度贴纸,看看哪个杯子里的豆芽长得最高。”

小朋友们都围了过来,指着漫画问东问西。

刚才那个扎羊角辫的小女孩说:“我想跟你们一起贴贴纸,可以吗?”

叶澜立刻点点头,拉着她的手说:“当然可以,咱们一起做实验。”

张老师站在旁边,看着这一幕,忍不住对过来接孩子的叶之澜说:“您这两个孩子,不仅智商高,还特别会照顾别人的想法,真是难得。”

阳台实验室的向日葵幼苗也有了新变化。

那天萧凡下班回家,刚走进阳台就看到叶澜和萧汀蹲在花盆旁边,皱着小眉头。

“怎么了?”

萧凡走过去,才现魔芋凝胶组的向日葵幼苗虽然比其他组长得高,但叶片有点黄。

“爸爸,为什么叶片会黄呀?是不是蛋白不够了?”

叶澜指着叶片,语气里满是担心。

萧汀则拿出之前的记录本,小声说:“前几天还好好的,今天突然就黄了。”

萧凡仔细观察了一下幼苗的根,又看了看土壤的湿度,突然想起实验室里遇到的问题——抗冻蛋白在幼苗真叶期的吸收效率会下降。

“可能是蛋白太大了,幼苗的根吸收不了。”

萧凡随口说了一句,没太在意。

可叶澜却盯着幼苗的根,若有所思:“是不是像小朋友吃大块食物咽不下,要切成小块呀?”

萧汀也跟着说:“爸爸,你上次说魔芋凝胶能把蛋白包成小颗粒,能不能把蛋白再切小一点,让根更容易吃进去?”

萧凡愣住了,他之前一直在想怎么改进凝胶的结构,却没想到“蛋白颗粒大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