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5章 南洋行……11(1 / 2)

加入书签

都指挥使那番倾向于王府的言论,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一块巨石,顿时在武官队列中激起一片附和之声。

“王都司所言极是!南洋情况特殊,非中原腹地可比,正需一位强权亲王坐镇统筹,方能令行禁止!”

“正是此理!若军政令出多门,遇有土人叛乱或西洋人挑衅,到底是听总督府的,还是听王府的?贻误战机,谁人能担待得起?”

“末将等久在南洋,深知此地治理,非强力不可为!康王殿下身份尊贵,正可凝聚人心,震慑四方!”

这些出身福建、多年在南洋征战或驻守的将领们,无论是出于对刘鹤旧部的香火情谊,还是基于对南洋复杂局面的实际认知,都更倾向于一个权力集中、决策高效的统治核心,而康王无疑是这个核心的最佳人选。

反观文官队列,则显得沉默和纠结许多。

李振宗等官员面面相觑,表情各异。

他们何尝不知南洋与本土情势迥异?

他们大多来自福建、广东,本身就是开拓政策的受益者和执行者,深知在这片新土上,很多时候不能完全照搬内地的治理模式。

冥冥之中,他们也明白,皇帝陛下将康王封建于此,绝不仅仅是给个虚名,必然寄予了实权统治的期望。

但……将握在自已手上,这么多年的权力,移交出去一部分,多少有些心不甘。

李振宗深吸一口气,再次站起身,这次他的语气更加恳切,带着一种为大局着想的姿态:“总督大人,王都司及诸位将军所言,固然是出于稳定南洋的考量,下官亦深以为然。”

“康王殿下尊贵无比,我等身为臣子,自当尽心辅佐,岂有掣肘之理?”

他话锋一转,继续说道:“然而,下官所虑者,乃是一个‘缓急’与‘时机’的问题。”

“不是不交,而是要缓缓地交,不能急……”

“康王殿下初来乍到,舟车劳顿,对南洋之风土人情、政务军务之千头万绪,尚需时间熟悉。而若此时便将诸多权责一并交付,殿下日理万机,万一有所疏漏,或是被

他看了一眼周围的文官同僚,得到了一些鼓励的眼神,便放大了一些声音:“况且……下官素闻康王殿下雅好清静,颇有世宗皇帝遗风。这治理藩国,乃是极其繁琐劳心之事,殿下是否真有此意愿……”

“我等亦不敢妄加揣测。不如……暂缓一二年,待殿下熟悉情况,亦明确表达了治理意愿后,再行逐步移交权责,岂不更为稳妥?”

“眼下,总督府及各司仍可按旧例运行,定期向王府禀报,既全了礼数,也不耽误实务。”

他这番话,说得滴水不漏,看似处处为康王考虑,实则核心就一个字——拖。

用“需要熟悉情况”和“可能不愿管事”作为理由,试图延缓权力交接的过程。

“李大人所言有理!”

“是啊,殿下初来,总需时间适应。”

“政务繁杂,若仓促交接,恐生混乱。”

文官队列中,不少人纷纷出言附和。

他们并非要对抗皇帝旨意,而是本能地试图维护现有体系的运转和他们手中的实务权力,希望能有一个更长的过渡期,甚至期待那位“好修道”的康王真的对俗务不感兴趣。

武将那边则明显流露出不满之色,但一时也不好直接反驳李振宗那些冠冕堂皇的理由。

叶梦熊端坐其上,将文武双方的神色尽收眼底。

他能清晰地感受到那股无形的对立情绪正在滋生。

文官们的挣扎在他的预料之中,毕竟谁都不愿轻易放弃经营已久的权力……包括他自已……

然而,叶梦熊的政治智慧告诉他,绝不能陷入这种“缓急”之争的泥潭。

这种争论可以无休无止,只会加剧文武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