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豆渣生财路,鹌鹑引商机(1 / 5)

加入书签

早晨消融的雾珠顺着水道蜿蜒流淌,滋养着两岸刚冒芽的嫩草,田埂上的荠菜、苦苣菜顶着露珠钻出泥土,空气里满是湿润的泥土腥气和淡淡的草木清香。

蛤蟆湾的榨油坊里,更是暖意融融、香气弥漫——依旧也保留有用纯人工的榨油方式供人选择,可以选择物理敲击的方式,也可以选择机器压榨的方式,此时巨大的木质榨油机被四个精壮社员合力推着,“嘎吱嘎吱”的声响沉闷而有力,金黄透亮的菜籽油顺着竹槽缓缓流淌,滴落在陶制油坛里,发出“滴答滴答”的清脆声响,那股子炒熟的菜籽特有的浓香,混着淡淡的豆腥味,飘出半条村街,勾得路过的村民都忍不住停下脚步,伸长脖子往坊里瞅。

江奔宇背着手站在榨油坊门口,身上穿着洗得发白的旧军装,袖口卷到小臂,露出结实的胳膊。他望着进出忙碌的社员,嘴角噙着一抹稳当的淡笑。自从半个月前夜晚那声震彻山谷的空枪之后,村里或者附近村那些游手好闲的泼皮、街溜子想趁机占便宜的无赖,果然都销声匿迹了。

那天的情景,至今还被古乡村的社员们津津乐道。六豆村的二赖子带着两个外村的地痞,以“榨油坊占了集体的地,得给他们分点油”为由,在坊门口撒泼打滚,还想动手砸装油的坛子。江奔宇当时正在后院查看豆渣堆积情况,听到动静赶过来时,二赖子正揪着送菜籽的老汉的衣领子推搡。江奔宇没多说废话,转身回屋扛出了一把猎枪——那是他以副业队保卫集体物资的名义,从公社武装部申领的。他当着所有人的面,扛着枪大步走到村后的山林边,对准一棵老树的树干扣下扳机。

“砰!”

一声巨响震得天地都仿佛颤了颤,惊飞了树上栖息的麻雀,也震得二赖子三人腿肚子发软,当场就瘫坐在地上。江奔宇冷着脸走回来,声音不大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榨油坊是集体的产业,赚的钱归全体入股社员,谁要是敢再来捣乱,别怪我这枪不长眼!”

后来有人偷偷将这事越传越玄,周边村里那些心怀不轨的人,再也不敢打榨油坊的主意了。现在的榨油坊,每天都排着长队,不仅古乡村的社员们把自家的菜籽、花生、芝麻送来加工,连周边十里八乡的村民,甚至公社供销社都主动找上门来,签订了长期代工协议。供销社给的价格公道,还能提前预付一部分定金,这让副业队的账上第一次有了可观的结余,每个入股的社员家里,都已经分到了第一笔红利,日子渐渐有了起色。

江奔宇的目光从忙碌的社员身上移开,落在榨油坊后院。那里已经又堆起了半人高的豆渣饼,一块块压得紧实,散发着淡淡的豆香。这些都是榨油后的副产品,之前有些社员会称些拿回家喂猪,但大部分都堆积着,春天回暖快,时间长了容易发霉变质,浪费得让人心疼。看着这小山似的豆渣饼,江奔宇的脑子里早已盘算开了——在那个物资匮乏、人人都想多挣点工分、多填点肚子的年代,这可不是废料,而是能生钱的宝贝。

他转身回到前院,拍了拍手上沾染的细碎灰尘,对正在八仙桌上联合记账的村会计王建国说:“建国叔,你去通知一下,下午两点,在榨油坊的空地上召开社员代表大会,让李村长、族老们,还有各个入股小组的代表都务必到场,有重要的事商量。”

王建国抬起头,推了推鼻梁上那副用线缠着镜腿的旧眼镜,眼里满是敬佩和信赖:“好嘞,奔宇!我这就去挨家挨户喊人。自从你牵头搞了这个副业队,咱们村的日子可是越来越有盼头了!”

王建国这话,说出了古乡村大多数社员的心声。古乡村虽然是靠海的地方,但还是个山多地少的穷村,以前全靠天吃饭,地里的收成勉强够缴公粮,社员们一年到头挣的工分,分到的粮食往往不够吃,每年春天青黄不接的时候,总有几家要靠挖野菜、啃红薯干度日,至于那海里的东西不是到了迫不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