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76.一“坑”难求(2 / 2)

加入书签

即便有出现了,那就是因为报名入学的人数量实在太多,便是把那些鱼目混珠,条件不符的人都给剔除掉,所剩下的条件符合者,其数量依然远超学院的容纳量。

如此一来,柳如是便不得不提高遴选标准了,这入学的门槛儿自然也就变高了起来,能通过二轮筛选的人已经十不存一,人数少了,便可以再次组织面试了,学院名额有限,也就只能是择优录取了。

最后,为了彰显公正性,柳如是还特意将录取名单在学院门口张贴示众,一时间前,来围观者再度将学院门前的大道堵的水泄不通,其盛况犹如科举放榜一般热闹。

不过这录取名单在公众们眼中也确实与科举放榜差不多了,毕竟如今南京城中人人都说,只要踏入了应天科技学院的大门,就相当于一只脚已经跨过了龙门,入仕为官只是迟早的事儿!

更何况,便是短期之内做不上官,只要进了这应天科技学院,就月月都有补助的银子拿!

而且,学院的招生名额只有一千,一个萝卜一个坑,可谓一“坑”难求,如何能不引发全城关注?

应天科技学院的这一千个名额,是柳如是根据学院的可容纳生员量、教学管理能力、以及资金供给能力等多方因素综合考量之后所定,短期之内已经没有了扩员增招的可能。

而且与后世大学不同的是,应天科技学院没有固定的学制,学员们不是上够几年之后就会毕业,而是在得以入仕为官之前,只要其不主动退学,亦或是因其他原因被学院开除,便可以一直留在学院之中。

老的学员不走,便没有多余的名额可以让新的学员进来,这就使得这应天科技学院的名额越发难得,越发珍贵!

当然,这所谓的“难得”与“珍贵”主要还是对于普通百姓而言的,对于权贵们而言自然就是另外一回事儿了,。

这应天科技学院被把持在钱谦益的手里,他怎么可能不借机“腐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