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16.澳明舰队(2 / 2)
这事儿在朱胜机那儿碰了钉子,不仅提议被否决,还挨了朱胜机一通训斥,现在还敢去跟朱胜机提议此事,那不是找不痛快吗?
就算最后真的非提不可,那也不能再由自己去提,而应该由另外一个更加合适的人去,这个比自己更合适的人便是兵部尚书史可法!
既然之前朱胜机斥责自己身为礼部官员不该操心打仗事儿,那兵部总有资格操心了吧!
可钱谦益哪里能想到,史可法比他更早便向朱胜机提出过召左良玉出兵之事,而且同样也遭到了朱胜机的否决,并且史可法还反被朱胜机给说服,已从心底否定了此事的可行性,所以史可法又怎么可能会再去向朱胜机提议此事?
不过如今史可法去了江北还没有回来,钱谦益身为内阁首辅、百官之首又不敢出头,这事儿自然也就只能暂且搁置了下来。
没有了文武百官在一旁聒噪,朱胜机的耳边倒是清净了许多,可以专心谋划平叛之事。
史可法自去了江北之后,每到一府,则必向朱胜机上疏一封,汇报自己在当地巡视招抚的工作情况。
不过史可法所汇报的情况,与随行的禁军军官的汇报,还是存在很大出入的,这倒不是说史可法在有意蒙骗朱胜机,从汇报内容上来看,只能说史可法或许还是为人太过正派、单纯了一些。
关于江北各府,以及各卫所、军镇的态度,史可法的奏疏中所写,多是非黑即白的,不是愿意效忠朝廷的,就是已经倒向了马士英等敌对阵营的。
而禁军军官的报告中,则相对全面地分析了各府官员及各卫所、军镇长官的具体情况,包括但不限于其性格特点,家庭背景、人际关系及所处立场等,并以此来推测其到底是真心效忠朝廷,亦或是阴奉阳违,虚与委蛇。
所以,史可法所奏情况,表面上看起来自然是形势十分乐观的,毕竟与应天府相邻的这些州府,面对他这位朝廷大员、钦差大臣,又有谁敢说自己不效忠朝廷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