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六章 不但收拾你的人,还要告你(4 / 5)

加入书签

p;  第二年春,归墟学堂迎来第一批毕业生。他们年纪最小的十二岁,最大的不过十六,却都经历过心渊试炼,直面过自己的黑暗。毕业典礼上,阿念送给每人一面铜镜牌,背面刻着一行小字:

    >**你不是容器,你是选择者。**

    其中一个少年举起镜子,忽然惊呼:“快看!”

    只见镜面上浮现出一行新字:

    >**谢谢你,让我终于可以说:我不想当神。**

    全场寂静。

    片刻后,掌声雷动。

    多年后,史官修撰《大同纪事》,在卷首写道:“自九龙之路断绝,铜钟湮灭,天下再无宿命之说。然世人皆知,有一人曾立于归墟之巅,手握重启乾坤之力,却选择了放手。其名不载于玉牒,不列于宗庙,然其影长存于万家灯火之中。”

    而在民间,每逢节日,孩童们仍会唱起一首古老的童谣:

    >九龙腾云去,

    >铜钟葬寒渊。

    >不见真天子,

    >只闻笑语喧。

    >谁持心灯来?

    >是我阿念哥。

    >他不坐金殿,

    >只教我们会说“不”。

    某一日,一位旅人路过归墟学堂旧址,发现这里已变成一座图书馆。馆前立着一块无名碑,上面没有任何文字,只有一只手工折成的纸灯笼,用红绳悬挂在石碑顶端,随风轻轻摇晃。

    旅人问守馆的老者:“这灯笼为何不点燃?”

    老者微笑:“因为它本身就是光。”

    暮色四合,晚风拂过,那只灯笼轻轻摆动,投下长长的影子,仿佛在向整个大地挥手致意。

    而在某座深山的小屋里,白发苍苍的阿念正坐在炉火旁,教一个小女孩折灯笼。她是他收养的第七个孩子,父母死于旧时代的权斗,但她眼神清澈,毫无仇恨。

    “爷爷,为什么我们要折这么多灯笼啊?”小女孩一边折一边问。

    阿念停下动作,看着跳动的火焰,轻声说:

    “因为世界上有两种光。一种是太阳给的,谁都能看见;另一种是心里生出来的,只有不怕黑的人才会有。我们折的不是灯笼,是我们心里不肯熄灭的那一小团火。”

    小女孩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忽然抬头:“那如果有一天,所有人都忘了这些故事呢?”

    阿念笑了:“那就让他们重新讲一遍。只要还有人愿意说‘我不想’,故事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