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少年包拯,天鸿书院要倒霉了(4 / 5)
,外语相对加分较多。
今天刚好是飞鸿书院放榜日。
共有三位学生得到优秀评价。
展俊、公孙策、包拯。
学生们对此议论纷纷,议论最多的是包拯的成绩,大家多有不服。
展俊和公孙策都是六门全优,评为优秀无人不服,包拯的成绩是三优一劣一平一常,有一门主课非常差。
这门科目是……音乐!
偏偏包拯和音乐老师关系极佳,时常喝酒聊天,谈论庐州风月,学生们觉得包拯能评优,多半是走后门。
李兆廷差点笑出声来。
以铁面无私名传史册的包拯,上学时成绩评优,竟然是靠走后门!
这比刮陆小凤的胡子,看唐竹权跑步减肥,让西门吹雪蒸米糕,还要有趣一百倍,真不愧是少年包青天!
李兆廷一眼认出了包拯。
黑脸、月牙、一身正气。
形象特征太过明显。
认不出来才是不正常。
华夏人怎么可能不认识包拯?
公孙策也是一眼辨认。
面如冠玉,英俊潇洒,风华正茂。
唯独成绩最好的展俊,相对而言姿容有些平庸,好在,他有个好弟弟,乃是大相国寺“戒”字辈的高僧。
“有些人六门全优才能评优,有些人三门优秀就能评优,人和人啊,就是不一样,我就没有这份好运气。”
“切!包拯主课成绩不算优秀,但他附加分高!选修课科科满分,你要是有这个本事,你也能三科评优。”
“我就不信包拯有这么神!”
“公孙策,包拯就是比你强!”
“那就比一比吧!”
公孙策一把拉住包拯。
两人一黑一白,黑白分明,都是优秀生,时常被好事者拿来比对,包拯相对比较淡定,公孙策多有不服。
年轻朝气,就是要不服输!
不气盛还叫年轻人吗?
李兆廷上前一步,分开两人,包拯本以为有人来劝架,心中一喜,却听李兆廷说道:“我给你们做公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