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达标在哪里?!(2 / 3)
地形成摧枯拉朽、足以堵塞交通、埋没车辆、甚至吞噬生命的灾难吗?!”
他停顿下来,整个会议室只能听到压抑的呼吸声。
他望向众人,抛出那个直指核心、令人无地自容的问题:“那么,这些缺失的森林,这些如同伤疤般裸露的山坡,它们去哪儿了?!”
“是不是与肆无忌惮的滥砍滥伐有关?”
“是不是与管理混乱的‘靠山吃山’有关?”
“难道不是某些人的利益驱动,让一片片森林倒在了贪婪的刀斧之下?!”
他目光锐利如刀,“县林业局!在守护东山绿水青山这个主责主业上,这些年都干了些什么?!”
“是积极作为,严格执法,重造绿水青山?还是在其位不谋其政,甚至与破坏者沆瀣一气,玩忽职守,失职渎职?!”
随即,他又发问,“森林公安呢?!”
“这把利剑,是悬挂在盗伐滥伐者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吗?”
“还是在某些时刻,它生锈了,钝了,甚至被插回了鞘里?!”
连番质问,如同冰雹般砸落,直击要害,丝毫不留情面。
最后,江昭宁深吸一口气,胸膛微微起伏,他目光如炬,扫过全场,语气沉重,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担当感:“同志们,责任到底在谁?我首先要问自己!”
“作为县委书记,作为一班之长,对林业及方方面面工作负总责,我没有做到一抓到底!”
“没有做到防患于未然!没有真正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要求融入血脉、化为具体行动!”
“在这里我做深刻检查!”
“这种只盯着显绩、忽视潜绩,只注重事后扑火、忽视事前预防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必须在我这里首先得到根本性转变!”
话音未落,江昭宁的目光已经锐利地扫向刘世廷,然后划过所有在座的的常委们,“但是,在座的其他领导同志,是不是也应该扪心自问,我们挂在嘴边的‘为人民服务’,在我们的心中,是不是真的那么牢固?”
“在推进经济发展中,有没有为了gdp和所谓的地方收益,就罔顾生态红线,‘绿水青山’的牌子喊得震天响,脚下的树却在成片成片地倒?!”
“我们身上有没有实用主义的做派?”
“工作中有没有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敷衍塞责、推诿扯皮的官僚主义习惯?!尤其是那些长期主管相关领域的同志们!”
“啪嗒!”一声轻响。
刘世廷手中的铅笔,竟被他无意识地生生折断了!
断掉的笔尖弹落在桌面上,发出清脆的声音。
他脸色由苍白转为酱紫,额头上刚刚擦下去的汗水又密密地渗了出来。
江昭宁那看似检讨实则锋利如刀的“皮鞭”,实实在在地、狠狠地抽打在了他的身上,抽打在了他这届政府、这些年实际工作的答卷上!
林业、安全、砍伐审批……这些关键环节,他这个县长何尝不是首当其冲的责任人?
刘国梁、赵强等常委也是面红耳赤,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这些问题,他们或多或少都有责任,有的甚至是全责。
江昭宁才来了几个月?
这个锅,他主动扛起大头,却反手将鞭子抽到了真正该负责、该“出汗”的人身上!
王振邦和李茂才此刻脸上的尴尬几乎无法掩饰。
他们作为深耕东山多年的领导,江昭宁那句“缺失的森林”的质问,如同响亮的耳光抽在整个东山的“生态欠账”之上!
这缺失的森林,正是他们治下几十年里逐步积累、甚至是放任的结果。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这寒意的根源,追溯起来,他们两人即便没有直接责任,也有着难以推卸的领导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