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狮子大开口(2 / 3)

加入书签

河岸开始实地勘察。

“为何选在秦淮河畔?”谢云娘一边走,一边问道,“朱雀大街人流更盛,玄武大街权贵府邸林立,似乎都比这里更合适。”

陈锋微微一笑:“朱雀大街虽繁华,但过于喧闹鼎沸,鱼龙混杂,失了格调。”

“玄武大街虽多官邸,但武官居多,容易引人侧目,反而不美。”他指着眼前蜿蜒的秦淮河,“秦淮河畔,自古便是文人墨客、风流雅士的聚集地。”

“在这里开设会所,天然就带了一层‘风雅’的光环。而且,秦淮河畔,既有临街的热闹商铺,也有闹中取静的深宅大院,选择余地极大。”

陈锋继续道:“更重要的是,白日里,这里多是游览的士子和富家小姐;到了夜晚,画舫凌波,灯火璀璨,则是官员、富商宴饮应酬的高峰期。这正是我们的目标客户。”

谢云娘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凤眸中闪过一丝赞许。钱多多跟在后面,听着两人谈论着他完全插不上嘴的宏大布局,心里越发不是滋味。

“那处‘望江楼’,位置不错,正对夫子庙,但三面临街,太过吵闹,且没有后院,客人进出皆在明处,私密性不足。当然,最重要的是这望江楼生意极好,不可能出售。”

“河对岸那座‘八宝斋’,环境清幽,是个废弃的园子,地方也够大,但位置稍偏,交通不便,不利于打响名气。”

谢云娘一边聆听,一边微微颔首。她不愧是商场老手,眼光毒辣,经验丰富。陈锋往往只一提及某处地理位置、周边人流构成、潜在价值与弊端,她便能立刻举一反三,精准地分析出更多的利弊所在,甚至能联想到后续经营中可能遇到的具体问题。

两人一问一答,颇为默契,很快便排除了几处地点。

最终,他们的目光,共同锁定在了一家名为“锦绣阁”的三层酒楼上。

这“锦绣阁”位置堪称绝佳,正对秦淮河最宽阔的河段,视野开阔,可将两岸风光尽收眼底。

楼宇本身是前朝一位尚书的别院改建,飞檐斗拱,雕梁画栋,格局宏大,底子极好。更难得的是,它有一个独立的后院,院内假山池沼,曲径通幽,后门直通一条僻静的小巷,完美符合陈锋对私密性的要求。

只是,如今的“锦绣阁”门庭冷落,牌匾上的金漆都已剥落大半,露出底下暗沉的木色,与周围的热闹景象格格不入。门前只有三两个伙计穿着脏兮兮的号衣,无精打采地靠着门框打哈欠,显然是经营不善,已濒临倒闭。

“锦绣阁。”谢云娘轻声道,“前朝一位尚书的别院改建,底子不错,就是经营不善。”

陈锋与谢云娘交换了一个眼神,彼此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志在必得。

谢云娘当即对跟在身后、正百无聊赖踢着石子儿的钱多多吩咐道:“多多,你去,找这‘锦绣阁’的东家谈。就说有买家看中了这铺面,有意盘下。记住,初时姿态可以放低些,先礼后兵。但底价要给我拿捏住,探探他的口风和底线。”

钱多多正愁一身劲没处使,闻言精神一振,拍了拍胸脯:“云姐放心!谈价钱这事儿,我在行!看我怎么把那老小子侃晕!”说完,他整了整自己那身亮眼的紫袍,昂首挺胸便朝着“锦绣阁”大门走去。

陈锋和谢云娘则并未跟进,而是默契地转身,走进了街对面一家生意尚可的茶楼,在二楼临窗的位置坐下,要了一壶清茶,遥遥观望。

约莫一炷香的功夫,钱多多却黑着一张脸气冲冲地回来了。他身后,还跟着一个四十来岁、身形瘦削的中年人。这人穿着一身半旧不新的绸衫,山羊胡,三角眼,脸上带着一股子倨傲与不耐,正是“锦绣阁”的东家吴万里。

钱多多一进雅间,便气冲冲地对谢云娘道:“云姐!这姓吴的敬酒不吃吃罚酒!我好声好气跟他谈盘铺子的事,他竟敢狮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