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章 最佳嘴替杜大嘴!(2 / 3)

加入书签

笑容微微一僵,旋即恢复如常,又寒暄两句,便转身踱回主位。

我坦然落座,能感觉到周遭投来的异样的目光。

有轻视,有疑惑,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敌意。

这正是我要的效果。

置身事外,方能纵观全局!

铛!

一声清越的罄响,压下了全场的嘈杂。

院长郑玄明走到台前,清了清嗓子,扬声道:“诸位静心!今日我致远学宫,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乃为探讨‘王法与藩禁’之要义。除却蜀州文坛久负盛名的张谦、王皓、李瑾三位才子,今日尚有一人报名参与……”

他顿了顿,目光落在杜清远身上:“便是镇武司三品税吏,杜清远杜税吏。杜清远乃青州名门之后,想必……亦有高见。”

话音刚落,会场内顿时响起一片更大的嘘声和满堂的哄笑!

“看!那就是‘杜大嘴’!天天在茶肆跟贩夫走卒吵嘴的那个活宝!”

“镇武司没人了吗?派这么个纨绔来丢人现眼?”

“好歹是名门之后…万一真有高见呢?”

在一片讥讽声中,杜清远脸上那点故作镇定的表情消失了。

索性把脖子一梗,狠狠瞪了回去!

他整了整衣袍,还故意把镇武司的腰牌晃得叮当响,迈着六亲不认的步伐,晃上了辩台。

郑玄明介绍完四位辩手,捻须微笑道:“百家争鸣,以文会友。今年学宫辩论议题是‘王法与藩禁’,关乎国体,想必诸位都已深思。老朽便不再赘言,现将这方天地,交由诸位才俊各抒己见。”

按照流程,四位辩手需先依次登台阐述己方观点。

首先上场的是学子张谦,他面容端正,声音清朗:“学生以为,藩治天下,首要在于‘拱卫中央’。藩王乃皇室屏障,坐镇要冲,可保地方安宁,抵御外侮。昔年北疆不稳,正是靠几位藩王率军驰援,方保社稷无虞。此乃藩屏之利一也。”

台下不少学子点头称是。

接着是王皓,他姿态从容:“张兄所言极是。学生补充一点,‘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藩王与陛下血脉同源,相较于流官,忠心毋容置疑,管理亦更顺畅。此乃家国一体之根本,藩屏之利二也。”

这话引得一些对朝廷任免不满的学子共鸣。

最后是李瑾,他略显倨傲:“二位仁兄高见。学生尚需指出,藩王久居封地,熟知民情风物,施政可因地制宜,更为灵活。反观某些中央机构,条条框框,不接地气,难免扰民。此乃藩屏之利三也。”

三人观点抛出,台下支持藩治的声浪明显高涨。

轮到杜清远登场。

他深吸一口气,先冲四方胡乱拱了拱手,扯开嗓子道:“我是个粗人,不懂那么多弯弯绕。我就知道,树大分枝,枝太壮了就得砍!”

此话一出,原本祥和文雅的氛围,瞬间画风一变!

杜清远清了清嗓子,接着道:“这叫‘强干弱枝’!历史上尾大不掉,最后闹出‘七国之乱’、‘八王之乱’的教训还少吗?削藩,就是为了江山长治久安!让该管事的管事,该听话的听话!”

他这话虽糙,但理不糙,而且直接点出了“造反”这个敏感词,顿时让台下安静了片刻。

有鄙夷其粗俗的,也有暗中觉得解气的。

自由辩论环节开始。

张谦率先反驳:“兄岂可危言耸听?同源同宗,正为江山永固。远的不说,汉初分封,亦有文景之治;唐初宗室镇守四方,乃有贞观盛世!岂能因噎废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他引经据典,台下不少学子纷纷点头称善。

杜清远却像是早等着这句,不慌不忙道:“哈!张兄你这就不地道了!光捡好的说啊?你怎么不提汉朝还有个七国之乱?唐朝英明神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