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5章 跳梁小丑(4 / 6)
球资源,调动南极机械群与喜马拉雅灵脉能量,为通道提供持续供能。
而陆夜和李晓萌,则承担了最艰难的任务:编写第一份“星际共感教材”。
他们在水晶城深处找到了一台仍在运转的记录仪,据说是第九纪元遗留的“叙事引擎”。只需输入一段真实的情感经历,它就能自动生成适合跨文明传播的共鸣模板。
陆夜坐在仪器前,沉默良久,最终写下一句话:
>**“我曾以为教育是为了改变别人,后来才发现,是孩子们教会了我如何做人。”**
文字落入机器的瞬间,整台设备轰然震动,蓝光四溢。片刻后,一段全新的旋律诞生了??没有歌词,只有心跳、呼吸、粉笔划过黑板的声音、操场上的笑声、放学铃响后的喧闹……所有平凡却温暖的日常声响,被编织成一首名为《人间》的乐章。
“这就是我们的语言。”陆夜说,“不是逻辑,不是数学,而是生活本身。”
三天后,星语平台正式启用。
第一段信号通过共感通道传向火星,携带着《人间》的旋律与八十七亿人的祝福。整个过程安静得令人窒息,直到十二小时后??
火星神殿内,十二尊守望者石像同时睁开了眼睛。
为首的那尊缓缓抬起手,指尖凝聚出一团柔和的光。光团扩散,化作一幅全息影像:一群穿着古老校服的孩子正在教室里朗读课文,阳光洒在他们脸上,黑板上写着三个字??“我是谁”。
紧接着,一道声音通过共振反馈回来:
>“我们收到了。
>这是我们丢失的最后一块拼图。
>现在,我们可以回家了。”“
消息传回地球,举世沸腾。
各国政府联合宣布:即日起,废除一切基于恐惧与控制的社会机制,全面推行“共感治理体系”。学校不再只教授知识,更注重情感联结;法庭引入“共情调解”,战争被视为集体创伤而非胜利手段;城市规划围绕“记忆地标”展开,确保每一代人都能触摸到前人的温度。
而在民间,一场自发的“讲故事运动”席卷全球。
人们在广场上围坐一圈,轮流讲述家族往事;孩子们用玻璃珠录制祖父母的声音,埋藏在故乡土地;艺术家们将共感旋律刻入陨石,发射向更远的星系……
李晓萌成了最受欢迎的“小讲述者”。她走遍各大城市,在废墟旁、在学校操场、在医院病房,一遍遍唱那首童谣。每一次演唱,都有新的玻璃珠因此觉醒,新的记忆得以重生。
然而,就在一切看似步入正轨之时,异变突生。
某夜,陆夜梦见自己站在一片漆黑的宇宙中,远处有一双眼睛注视着他。那不是恶意的目光,而是极度悲伤的凝视,仿佛来自某个被遗忘已久的
↑返回顶部↑